北京市北苑中学地处朝阳区北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90%以上。近年来,学校利用专项资金改造了理、化、生、音乐、美术等教室;还修建了演艺厅、数字化实验室、科技展室、烹饪教室等特色教室。专业教室从2006年的5个增加到目前的19个,教学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多项政策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享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条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
北京市东四七条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立定跳远”(10月25日摄)。东四七条小学位于东城区繁华地段,在校400余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60%。在这里,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学习生涯。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在北京市东四七条小学,来自名校史家小学的英语骨干教师宋莉为五年级同学授课(10月25日摄)。两校自2008年起结成资源共享的“深度联盟”。东四七条小学位于繁华的东四地区,目前在校生4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60%。在这里,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习。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北京市北皋中心小学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上课(10月19日摄)。北皋中心小学地处外来人口聚集的朝阳区北部,在校620余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到90%。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北京市北皋中心小学二年级同学在“抢镜”照相(10月19日摄)。北皋中心小学地处外来人口聚集的朝阳区北部,在校620余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到90%。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北京市北皋中心小学同学在科学教室上课(10月19日摄)。北皋中心小学地处外来人口聚集的朝阳区北部,在校620余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到90%。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在北京市北礼士路第一小学,来自广东的胡嘉仪(右)与同学切磋书法技艺(10月22日摄)。该校370余名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50%。学校坚持以书法为特色的艺术教育,除了安排专门课外,全体同学每天中午坚持“每日一练”,以实现“让每个师生都发光,让每个家长都满意”的教学目标。新华社发(赵琬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