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中国发动“生态革命”顺应人类新的文明形态趋势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10-1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傅丕毅 刘欢 查文晔

    对于生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农民洪昌达来说,每年十五六万元的家庭收入使他在5年前购齐了捷达小轿车和高档家电,高收入和充裕的物质已经不再是他最急切、最崇尚的生活追求了。

    在民辉村新修建的一排排带车库的红色小楼旁,48岁的洪昌达正在和家人一起搬运新到的家具。“我们很想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还能经常看见蓝天和绿树。”他说。

    沿着村旁的一条六车道马路,从洪昌达的家到东北面的医药化工业区步行不过20分钟。两年前,海风经常吹来的恶臭曾使洪昌达和村民们呼吸困难,他们在备受煎熬中多次集体上访并与制药厂发生冲突。

    现在,由于环保部门在化工区建立了废气预警系统,洪昌达几乎闻不到了恶臭。还有更多的迹象显示着这个富足的地方正在走向生态宜居。浙江省台州市正在滨海地带构建66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其中生态建设被单列规划。

    “进入区内的全部企业将连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条,不能进入链条的企业将被勒令停产或退出。”台州市官员王建平说,“我们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约束性指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规划也是“生态文明”于2007年被正式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并列为中国四个文明建设。

    分析人士预料“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部署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较系统的体现,这将使像台州这样的生态转变持续扩大、深化、升华,并尽快延伸到整个国家。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生态文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支撑。未来五年,全社会将展开生态文明启蒙。”

    分析人士预料,与“十一五”规划及之前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规划”,中国的发展将站在新的历史新起点上。

    世界发展潮流正在显露如此端倪:人类将从“农业革命”形成的“农业文明社会”和“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文明社会”,步入“生态革命”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社会”。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曹荣湘说:“谁抓住了‘生态革命’的先机,谁就会成为未来的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生态文明”。”

    中国政府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及生态文明的概念。而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更曾明确表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

    中国已于去年11月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推动中国“生态革命”的进程。

    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加快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预料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分解,除了纳入能耗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等一系列指标外,碳排放强度也将首次纳入“十二五”规划。

    本月初,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法规《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在青藏高原开始实施,被外界称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法制化的一大标志。根据各省份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经有青海、宁夏、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

    今年9月初,中国政府宣布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直接或间接关联生态建设。它们预计也将纳入“十二五”规划。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代价,并已进入生态环境灾害高发期。

    例如,2001年-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20%,但能源消费增长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却从“九五”期间(1996年至2000年)的1.10%和0.127迅速提升至9.40%和0.922,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50%。

    “当前,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这要求中国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重走欧美国家工业化之路和实行西方的生活方式将没有可持续的未来。根据伦敦动物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人类劫掠地球自然资源的速度是资源置换速度的1.5倍,而且挥霍无度的西方生活方式的破坏性最为严重。

    这份报告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已经翻了一番。富裕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五倍,西方消费者的消耗依靠的是世界贫穷地区的资源。

    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家乌·贝克指出,现代工业社会所造成的安全不确定性、生态灾难已无法再用传统的社会观点、制度、机制来解决,必须找到革命性的解决路径。

    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仁胜表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将不断借鉴、吸收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有益成果,以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能力。

    例如,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提出的反对生态殖民主义理念就可资借鉴吸收。生态殖民主义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之也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进行了转移。

    另外,“生态权也是人权”的理念也可以借鉴吸收,以作为中国提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人权理念的内涵扩展。

    受访的分析人士指出,在人类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生态革命’浪潮中,中国应不失时机地成为参与者、推动者、创新者。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