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经济给力矿山生态修复

杨丽婷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11-14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金山银山的开采若以破坏绿水青山、让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未免得不偿失。

    一些地方分散、无序地疯狂开采,不仅造成宝贵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也让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创伤。

    “转变矿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今,在被开挖得光秃秃的山坳、堆弃的废渣石上慢慢见到了绿色的生机。

    高昂的生态修复代价何其巨大,如何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实现多赢?

    9月22日至27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深入江西省,探视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举措。

    矿场废渣并非一毛不拔

    矿山开采遗留的废渣场历来被称作“一毛不拔”之地,由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等因素,场上植被恢复难度大,所需成本高,往往被长期搁置,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如何让废渣场绿树成荫?

    9月23日,记者来到江西省德兴市德兴铜矿的废渣场——水龙山复垦基地,基地上的马尾松青翠浓密。

    “这片马尾松自2005年开始种植,当时只有1米多高,现在都已长得郁郁葱葱。”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除了马尾松,这里还有胡枝子、弯叶画眉草、合欢等20多种植被。这些草木经过多次试验栽种,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土壤条件。”

    为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德兴铜矿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在1号尾矿库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试验示范研究,大力培育能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植被,并成功地在纯尾渣矿上种植了水蜡烛和无叶节节草,使在尾渣矿上无土植被恢复成为可能。

    在1号尾矿库生态恢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德兴铜矿又把植被恢复的重点转至露天采矿场边坡、废渣场等地。目前,矿区80%以上可复绿废弃地都进行了生态恢复,死气沉沉的废弃矿山如今生机盎然。

    警示基地催生林果经济

    如果说矿山复绿在江西省已迈开了脚步,那么在修复矿山上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则给这一区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9月27日,记者来到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的废弃稀土矿山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一边是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江南沙漠”,一边是树木叠翠、瓜果飘香的生态美景,整片基地正如其林立的警示碑、警示亭一样,名符其实地在赣南这片土地上警钟长鸣。

    “那一片荒漠是治理前的样子。”信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邹长东站在警示亭上,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荒地告诉记者。由于曾经对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山体和田地酸化、草木枯死、河水污染,并影响下游水系,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002年8月,信丰县委、县政府决定选留60余亩尚未治理的稀土尾砂地,作为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并立警示碑,警示后人。同时,对周边酸化严重的山体进行中和治理,并成功试验栽培了大面积的精品脐橙、柚子等林果,发展起了果园经济和花卉苗木产业。

    目前,信丰县已建成优质脐橙精品园977公顷,特早熟枇杷园138公顷及小叶按、木荷、枫香水保防护生态林263公顷,矿山生态修复带来了新的绿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绿色产业带来增收希望

    这么大一片果园林木,最终的受益者是谁?

    “谁投资,谁受益。”信丰县副县长何国杰告诉记者。

    信丰县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机制,以50年计算,允许村民按每亩360元至400元的标准,单户或联户承包、租赁“四荒”地,承包开发者享有经营自主权、成果折价转让权和继承权。承包“四荒”地种植脐橙的承包者,可在承包租赁期起第6年至第10年按脐橙鲜果每亩每年30公斤的标准,第11年至第50年按每亩每年40公斤的标准,折价支付山地租金。

    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20%小型水利经费和水保监督规费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农村水利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县政府还颁发了《开发治理经营许可证》,保护开发者权益。

    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治理开发资金2亿多元,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山,如今已是瓜果遍野的“聚宝盆”。

    时值秋季,满山的脐橙已渐渐变红,似千万个红灯笼装点着这片土地,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2012年10月26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