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蝶变”

——铜陵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记事

中国国土资源报 周怀龙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7-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素有“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因铜而名,因矿而兴。

  然而,曾让铜陵人引以为荣的铜矿资源如今成了经济发展的羁绊——在国家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铜陵赫然在列。同时,由于高污染、高耗能,铜陵为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要突破“矿竭城衰”的困境,让高效清洁的新型产业 “接棒” 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铜陵人一边挖掘矿产资源的潜力,一边探寻产业升级的新路子。

  日前,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采访了铜陵市,发现这座资源枯竭城市已逐渐步入转型的快轨。

  综合利用,吃进矿渣吐出金

  铜矿资源在铜陵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用两个数字便可以说明: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占62%;而铜业又占了工业总产值的62%。

  但是,资源衰减的状况同样严重。截至2007年底,铜陵市铜金属保有储量仅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3.7%;全市因资源枯竭关闭的矿山有62座,其中仅铜陵有色公司就关闭了5座铜矿山,占其铜矿山总数的75%。

  突破资源瓶颈的制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必走之路。自上世纪70年代,铜陵就开始了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初期探索。

  接下来,铜陵逐步打造以废弃矿渣为原料的循环产业链条、“三废”处理产业链条、静脉产业链条和废旧金属拆解产业链条等。2005年,铜陵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据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介绍,目前,铜陵市60%以上的重点工矿企业确立了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为内容的技改项目。“十一五”期间,铜陵市共投入800 亿元发展循环经济。

  吃进矿渣吐出金,这在铜陵已成现实。在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国内最大的球磨机机声隆隆,利用废渣炼出的真金白银堆积如山。据了解,该公司的铜电解阳极泥资源综合利用和冶炼炉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渣100万吨,年产黄金12吨、白银350吨、铜5600吨。

  在距城区几十里的冬瓜山铜矿的采矿现场,由于采用地下矿山连续开采工艺及装备,基本做到“废石不出坑,尾矿不入库”;部分可利用矿渣,或回收利用,或被同城的海螺水泥公司加工成建材。

  采矿、冶炼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但铜陵通过淘汰传统的铜冶炼方法,采用新工艺,使得原料利用率高达98%,逼近零污染。炼“废”成“金”,延伸循环链条,铜陵往昔“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资源整合,化腐朽为神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矿产资源整合是控制矿山环境污染、减少安全事故、增加生产产能、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铜陵的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井然有序地推进。通过采矿权控制,消减矿山总数。2006年以来,铜陵未新设采矿权,“小、散、乱”矿山数量大幅下降。

  “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大规模储量向大企业集团集聚”,这项工作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全省为铜陵有色集团配置铜矿资源36万吨,为海螺水泥集团公司配置水泥用灰岩20.10亿吨,不仅解决了矿产资源开采“小、散、乱”的问题,而且保障了核心骨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好处在于利用核心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强了矿冶企业的清洁生产,促进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并且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铜陵有色集团投资4.34 亿元开发铜山矿业深部矿产资源,冬瓜山铜矿地下矿山开采已经达到了1000多米以下;铜化集团,各个子公司纷纷致力于在废水废气废渣里淘金,2008年公司投资5000多万于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完成30万吨/年硫酸节能改造、渣场淋溶水回收、狼尾湖护坡规范化整治等项目;铜陵海螺水泥公司,年消化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固体废物93万多吨,“三废”产品掺加过程控制、考核的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铜陵有色集团等大型矿冶企业“走出去”的势头迅猛,并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2009年12月,铜陵有色集团联手中国铁建,收购了加拿大一家铜矿公司,取得该公司在厄瓜多尔的1154万吨铜金属矿。同时,公司在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等地也进行了资源探索。

  在推进企业和行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铜陵还放大了整合层面,构建社会层面的资源“大循环”。

  据了解,在工业领域,目前铜陵围绕铜矿、硫铁矿、石灰石三大矿产资源,“纵拉成链”,形成了三条延伸的工业链。

  “单从铜冶炼出发,就“拉”出六条产业链:一是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二是电解铜—无氧铜杆—铜线—特种漆包线;三是电解铜—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四是电解铜—铜合金粉—铜合金零部件;五是电解铜—特种铜管(棒)—铜合金管(棒);六是电解铜—铜合金型材—铜合金结构件。”铜陵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绍才介绍:“通过构建这六条产业链,便能发展出一个产值逾千亿元的铜产业集群”。

  而这条产业链生成的预热、循环水、废渣、硫酸等,则成为装备制造、医药、建材、纺织企业的重要原料。

  铜陵模式,资源型城市探索跳出产业衰退的路径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的达到44个。

  2009年3月,铜陵有幸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并投资250亿用于建立滨江循环经济试验园和横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探索。

  如今,铜陵改革成效初显,循环经济和产业延伸渐入佳境,寻求产业突围的思路也愈发明晰。但对于更多的资源型城市而言,跳出产业衰退循环的道路依然很长。

  如何突破后续资源不足的制约?记者发现,铜陵的发展之路可资其他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借鉴: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跳出产业衰退的循环。铜陵高效循环地利用资源,同时培养接续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铜陵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玉舟算了一笔账,挖铜冶炼的附加值在3万元/吨左右,进行铜加工可增加3万元附加值,而把铜制品加工成印制电路板等,附加值更高。于是,铜陵近年来利用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逐年加大铜制品加工业的“招商”力度,并大力发展汽车、化工、食品、医药等其他支柱产业。

  其次,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拓展资源的集约优势。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企业过多过小,约有15万个,地方小企业和国家大型资源企业两者互相封闭,造成了资源管理难、浪费大、效益低、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铜陵鼓励集约化发展开发,通过矿产资源整合,企业改组改造,整合了铜陵有色集团、铜陵海螺水泥、泰山石膏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技术优势明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强,在资源领域不仅能进一步拓展相关产业,而且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加速与国际接轨。目前,铜陵自采铜仅占5%,95%的铜精砂来源于进口。在清洁生产方面,这些企业也做了积极探索,起到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中国国土资源报 周怀龙

来源: 国土资源网 2010年6月2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