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如何变“清河”

——记辽宁省沈阳市浑河综合整治

中国水利报 张佳丽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7-1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不敢想,想不到——重工业城市辽宁沈阳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冒黑烟、流黑水的昔日景象。

    不得了,了不起——对比浑河的今昔,一位曾在2000年来过沈阳的记者发出这样感叹。

    春光明媚的4月,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辽采访,看到在沈阳市五里河公园里,融融春意中,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沿河漫步,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悠闲地钓鱼,轻松与惬意令人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浑河的依恋。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年浑河的综合整治,这幅景象可能只会出现在梦里。

    治理浑河 势在必行

    “蓝天碧水”,是形容一个地方环境好时,人们总喜欢用的词。但沈阳市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没能体验到蓝天碧水的幸福:曾经清澈的浑河,一度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

    2001年是浑河沈阳段污染最严重的一年,黑色的浑河水发出阵阵恶臭,让人只能掩鼻而过,车辆经过时也不能开窗,几乎丧失了应有的功能。群众要求治理浑河的呼声不断高涨,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整治浑河的提案、议案不断。还浑河以清洁的本来面目,成为当务之急。

    浑河,古名“沈水”,《元一统志》载:“水势湍急,沙土混流,故名浑河。今水澄澈,遇涨则浑”。现在,浑河流经沈阳市区,接纳城市污水,渐渐长年泛“浑”。随着沈阳城市重心南移,浑河逐渐由绕城河变为城市内河,对沈阳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如果把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都污染了,沈阳还怎么生存?怎么发展?”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与环境为代价,只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2年以来,沈阳市不断加大浑河整治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辽河流域治理为契机,全面开展浑河综合整治,将“浑”河又变成了“清”河。

    多措并举 标本兼治

    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污染减排工作实际,沈阳市以流域沿线乡镇为重点,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为主线,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网和截污工程,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整治和景观化建设,实现浑河及支流从城市段到非城市段水体环境质量的全面好转。

    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沈阳市落实省政府关停令,认真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狠抓全市重污染企业整治工作,对已关停的造纸企业,做到停产、停电、拆除设备,对全市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实施治理整顿,对沈阳红梅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等重污染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同时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红梅味精公司COD排放量占沈阳整个化工行业的80.5%。为此,有关部门依法责令企业关闭发酵分厂,通过调整生产模式和对味精生产后步工序进行改造,每年削减COD 1000多吨,削减率达70%以上。

    2008年,浑河沈阳段COD浓度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丰水期由于环境水补给充分,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支流水质也明显改善,34条主要支流中,23条支流COD浓度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水清景美 晚渡重现

    如今,浑河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水质的改变引来了欢腾的鱼儿、快乐的鸟儿,草长莺飞间旅游观光、河边休闲散心的人也多了起来。

    浑河治理后,被誉为“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在消失百年后得以重现,“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的迷人景象又展现在人们眼前。在浑河晚渡生态公园内,河流、碑石、公园构成和谐美景,展卷千帆竞渡。夕阳西下时,浑河两岸林树茂密,鸥鹭竞翅,河面上波光粼粼,船桨如飞,烟波树影、鸟憩长洲的美景令人沉醉。

    “浑河晚渡”正携带着其深厚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优美的生态景观,成为沈阳河景时代的时空坐标。

    “想知道浑河今天的魅力有多大?你沿浑河走一圈就知道了。”沈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如今的浑河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的生态中轴、景观中轴和重要的经济中轴、发展中轴、布局中轴、历史文化中轴和辐射力轴心。

    戏中有花为媒,今有水为媒。“浑河”变“清河”,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化身为沈阳经济腾飞的动力引擎。由此可以看出,保持优美水环境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

中国水利报 张佳丽

来源: 中国水利报 2010年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