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 鞍山:重工业增产不增水

记者 周妍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7-1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鞍山,这座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在享有“钢都”美誉的同时,也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工业用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2/3以上,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和水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接踵而至。

    鞍山市年水资源总量为28.6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为825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7%,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工业耗水量大、缺水,成为沉重的话题。

    作为水资源短缺的重工业城市,如何走上水资源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鞍山市积极推动鞍钢等一批大型企业,以应用节水新技术作为改造和管理的重点,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上,不断取得进步。

    钢铁生产耗水量巨大,一吨钢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3.8吨水,这对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来说,压力巨大。

    鞍钢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配置,以各项工序用水作为管理核心,推行“一水多用”和“串级利用”“循环利用”,将原直流供水、直流排放改为“增加水处理设施,小系统循环利用”。

    鞍钢曾经采用的小高炉生产用水全部为直流用水,即直用直排,水耗高。新建的3号高炉是容积3200立方米的大高炉,替代了历史上4座容积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新建高炉用水主要由三个水系统组成:新水用于高炉炉体设施冷却,实施闭路循环使用;环水用于高炉渣处理工艺用水,实现“零排放”;污环水用于高炉煤气除尘,经配套设施进行水处理后自循环。三个水系统均有独立的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循环使用。在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状态下,可实现高炉系统不外排废水,吨铁耗新水0.5吨每立方米。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实现污水回收利用,是节水的重点。鞍钢利用世行贷款兴建日处理能力22万吨的西大沟工业污水处理厂,之后又斥资对原有北大沟污水处理厂进行完善性改造,废水处理后代替河水直供齐大山选矿厂,完成了生产、生活用水分供,实现了节水与治污两大目标并举。

    鞍山矿业公司东鞍山烧结厂,年耗新水300万吨,耗环水930万吨。近年,该厂相继投资3500万元,对厂区冷却循环及污水处理等生产及生活用水进行大规模改造,经济效益显著。

    在鞍山,“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横幅随处可见,这不仅仅是口号,实际行动正在持续进行。200610月,鞍山市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鞍山市先后颁布实施了《鞍山市节约用水条例》《鞍山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水资源法规。

    “十一五”期间,鞍山市万元GDP用水量从137立方米下降到61.6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由63.7%提高到96%

    缺水型重工业城市鞍山,通过推广节水先进企业经验,探索出增产不增水的发展新途径,用事实证明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来源: 中国水利报 2012年6月19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