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报道

碧海蓝天这样"炼"成

——中华环保世纪行青岛走笔

江娜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12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去过青岛的人都感叹于这座城市的美丽,这里面既有大自然的赐予,也有青岛人身体力行的保护。10月24日,记者跟随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中宣部等14个中央及国家部委联合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来到青岛,近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

奥帆中心:利用海水冷热能量做空调

青岛奥帆中心临海而建,风格明快。在沿海主堤上,记者看到一排风车正在缓缓旋转,当地人介绍说,这是41盏风能灯,用风力来发电,每盏可供55瓦钠灯每天照明8小时,一年节电6570度。

走进奥帆中心南端的媒体中心地下1层,记者参观了一间错落布满管子和金属箱的设备间,可别小看了这些管子,这就是青岛奥帆中心引以为傲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开创了我国公共建筑应用海水源空调技术的先例。据了解,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是利用海水冬暖夏凉的原理,夏天,海水水温比气温低,把海水抽上来利用海水源热泵空调技术与建筑物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给室内降温的目的;冬天则相反。

当地人介绍说,这套海水源热泵空调足够为8000多平方米的媒体中心提供服务,除使用少量电能外,运行没有任何污染,是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

青岛啤酒:用环保之心塑企业发展绿色之魂“在我国食品业中,啤酒属于高消耗高排污行业,以2005年全国啤酒总量计算,相比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啤酒业多消耗了1.7亿万吨水———相当于16个西湖。”来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啤人是以这样一段话开头的。因此,他们也更加坚持“用环保之心塑企业发展绿色之魂”。

青啤公司董事长金志国曾经说过:“我们的技改投资预算80%是为环保做的,设备引进更新首先选择的就是节能型设备。”在青啤生产车间,随处可见贴着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宣传画,2007年青啤公司自行设计的《青岛啤酒环保手册》发到50多家子公司,人手一册;他们投资6500万元进行了回收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沼气热能;他们拆除了锅炉,采取集中供热。

据介绍,2007年青啤公司共投入7600万元用于节能环保,单位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7.37%,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烟气SO2总量分别同比下降5.2%和6.8%,年节能量4.5万吨标准煤,公司挖掘内部降耗同比节约价值1.39亿元。

青岛钢铁:节能减排的投入有最可控制的高收益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大楼修得古色古香,董事长王君庭在做介绍时,一再强调企业文化、循环经济,甚至认为“节能减排的投入有最可控制的高收益”。从2006年以来,青钢共投入3.2亿元,进行了11项大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技改工程,年可实现效益2.8亿元。

根据今年8月的最新数字,青钢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48千克标煤/吨,与2005年相比,降低了42千克。与此同时,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水平和余能余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加大了对废水、废气、废弃固体物循环利用的投资,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环境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与2000年相比钢产量增加了233.6%,吨钢粉尘排放量降低49.1%,COD排放量降低34.3%。

  来源: 农民日报 2008年10月29日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组在青岛听取有关企业情况介绍
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青岛现场采访
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青岛现场采访
张文台副主任委员率采访组在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采访
青岛:做足海洋“文章” 提速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