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12月24日讯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联组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主持。卫生部副部长张茅在回答提问时指出,要建立好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制的合理分工、联动机制,要因地制宜,建立各自不同的支援机制、更加积极主动的长效机制。
张茅说,如何建立好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制的合理分工、联动机制,确实是医改当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乡、村以及城市的社区,这是我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所以加强基层的建设,真正发挥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作用十分的重要。但是,光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城市的三甲医院、大型医院的支持,同时在机制上进行很好的分工,形成双向转诊的服务机制。
张茅说,很多大城市医院已开展了支持基层的工作。从组织管理的模式看有两种。一种是紧密型的,比如在深圳调研的时候,深圳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是新建的,所以是院办院管,公立医院直接办医疗卫生机构。北京市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有一些大医院直接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有一种是松散型的,就是大医院指导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的发挥作用,包括人才的培训,也包括医生的支援和出门诊。比如我们去天津调研,有大医院的大夫定期到社区坐诊,事先会通知群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
张茅说,紧密型和松散型以外还有托管的方式,比如陕西省洛川县的县医院是由延安市的医院进行托管,派了一个院长和四个副院长,就把这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带起来了,所以县医院门诊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这是属于托管的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医疗集团的方式,大医院和基层进行联系。这些方式我们都在认真总结和研究。
张茅说,总的想法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看看城市大医院支援基层用什么样的方式合适。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建立各自不同的支援机制,更加积极主动的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