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农业大省的气象经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11-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森林生态大省,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省份。气象的作用和地位在黑龙江省举足轻重。气象法在黑龙江省的贯彻实施情况怎样?气象灾害防御情况如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9 8 日至12 日,由陈昌智副委员长带队、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庆喜担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气象法执法检查组来到黑龙江省,开展气象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杨卫、吕彩霞、顾逸东和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张晓庆以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参加了检查。

检查组经过长途跋涉,横跨哈尔滨、绥化、黑河、齐齐哈尔、大庆5 市,先后在5 市广泛听取意见,并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多个气象局、气象监测点、乡镇气象服务站等。检查组提出的黑龙江依法保障气象为农服务、依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

检查组对黑龙江省贯彻实施气象法的情况给予充分肯定。陈昌智在检查结束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好气象法,发挥地方性法规、规章先行先试作用,为国家气象立法积累经验。二是进一步提高气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气象为农服务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及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和完善省部气象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落实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高度重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妥善解决台站迁移在土地、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黑龙江省气象事业步入依法快速发展轨道

“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先后出台5 部地方性法规,其中《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颁布,具有领先性和探索性。气象依法行政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会管理不断深入。”9 8 日,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向检查组介绍说。

在之后的检查行程中,检查组了解到,黑龙江省积极推进气象法配套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大气象法贯彻落实的监督力度,广泛开展气象法学习和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落实,黑龙江省气象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孙东生特别谈到了今年8 月入汛以来,黑龙江干流、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并介绍了黑龙江省气象服务在抗洪抢险中所发挥的作用。“其间发生6 次暴雨和6 次大雨,黑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都提前做出精准预报,科学研判,为省委、省政府指挥防灾抗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防汛抗洪气象应急服务向常态化发展,坚持打好防汛抗洪气象服务主动战、持久战、攻坚战。而且从8 20 日起,7 位气象专家走进天气预报演播室,解读汛期天气,直报气象资讯,首次实现了气象专家直报天气。”孙东生向检查组介绍抗洪抢险气象服务中的多个亮点。“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先后派出60 支小分队,300 多人深入抗洪抢险最前沿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并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分析水情。”

陈昌智副委员长说,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气象预报预警充分体现了“早、准、快”的特点,为政府及时主动应对、科学研判赢得了时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农业大省气象工作的喜与忧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依法充分发挥气象在为农服务方面的作用是黑龙江省的一大特色。检查组了解到,黑龙江省围绕农业生产春耕春播、夏田管理、秋收防霜、秋冬整地等开展了系列化气象为农服务,逐步实现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直通式”气象服务。特别是在2010 年春季的低温多雨、2011 年的早霜、2012 年的台风“布拉万”和2013 年春播关键期的连续低温多雨天气,黑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力求做到预报准确、服务及时主动,成效极其显著,为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连获“九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检查组在调研时还听到了关于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哈尔滨市的气候特征可以说是‘十年九春旱、夏季多冰雹’,而且现在哈洽会、湿地节等会展经济与重大活动贯穿四季,气象需求非常广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十分重要。”哈尔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1996 年哈尔滨市就制定了全国第一部人工影响天气地方性法规《哈尔滨市人工防雹管理条例》;2003 年,哈尔滨市出台了《哈尔滨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目前,哈尔滨市年均投入人工影响天气经费500 万元。

“大庆市地处龙江西部干旱区,每年降雨量430 毫米左右,蒸发量却达到1600 毫米,除依靠机电井灌溉外,还要靠大规模人工增雨。近些年来,通过制定农业生产气候区划,年均人工增雨45 亿立方米,每年消雹减灾受益面积500 万亩以上,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大庆市市长夏立华告诉检查组,每年根据临时人工增雨、防雹和人影扑火等作业任务情况,除了地方财政的气象投入外,还通过农业专项资金等给予补贴。近三年年均市财政预算气象事业投入超过1000 万元,今年达到1145 万元。

如今,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火箭、高炮人工增雨防雹规模逐步扩大,飞机增雨作业能力明显增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区面积超过37 万平方公里,年增水10 亿立方米,在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 9 日至10 日,在依安县新发村,陈昌智副委员长与兼职气象信息员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徐利春拉起家常。“咱们信息员每天都忙哪些工作?收入状况怎么样?天气预报准确率怎样?”言语间,他还不忘嘱咐徐利春,“你们要发挥好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中传播信息的作用,还要注意给气象预报打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矫江博士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气象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另外,只有经费支持常态化、规范化,才能让农业气象科研工作者拿出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东北农业大学气象教研室主任孙彦坤教授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允许黑龙江相关大学设立气象专业,加大本地气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黑龙江气象高层人才缺乏问题,陈昌智副委员长指出,除了加大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更多地要采取加强现有人才培养以及送出去深造的办法。

贯彻实施气象法新期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规划编制、重大工程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凸显,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度越来越大。检查组在黑龙江省调研时也听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困难的急切呼声。

据了解,黑龙江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在修编城乡规划中处理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建立了探测环境监察、巡查制度。

9 11 日,当夏立华谈到气象站点和城市规划的冲突问题时,陈昌智副委员长强调,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筑审批,充分考虑到气象监测因素,既要保证城市发展,也要保证气象站点10年至20 年的规划问题。黑龙江省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全国首席预报员张晰莹建议在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发展的同时,把气象专家纳入城市规划发展专家库。

气象法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市、县政府将地方气象事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投资计划,对气象事业投入逐年增加。目前,黑龙江省政府已把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纳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但基层气象台站综合实力不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服务需求也是黑龙江省气象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部分基层气象职工津补贴和医疗保险还未完全解决,基层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才,人才匮乏,影响着基层气象台站的服务。”检查组听到了加快落实完善双重体制、加强基层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声音。

黑河市市长张恩亮说 :“边疆气象人干劲足,不计辛苦,很不容易。由于资金不足,‘事业留人’的说法只能留住一部分人,黑河市再困难也要把气象职工津补贴补足了。”

据了解,当前,黑龙江省各级气象财政保障正在积极推进,由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向公共财政保障和综合预算体系逐渐转变。黑龙江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在气象防灾基础设施、气象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气象部门的支持力度。

“气象法保障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事业之路越走越宽。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查找不足,更好地推动黑龙江气象事业依法发展、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省气象局局长杨卫东告诉检查组。(本刊记者 / 萍)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3年第20期 责任编辑: 张学文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