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以精细化应对复杂气象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11-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9610日,由吉炳轩副委员长带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国生为组长,全国人大农委委员曹维新,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孙鹤娟参加的执法检查组,到安徽省就气象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检查组先后到黄山、池州、芜湖、合肥等地,深入实地考察了气象台、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乡村气象服务站等,并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

    “从一路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情况看,安徽省认真贯彻实施气象法,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措施得力,取得成效显著,气象事业呈现出依法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检查,检查组全面了解了安徽省实施气象法取得的成绩和好的经验,同时也掌握了其面临的问题。对这些经验和问题,特别是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检查组已通过执法检查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

气象服务走向精细化

    安徽省横跨长江和淮河,处于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旱涝频繁。”安徽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每年5 月至9 月是安徽的汛期,其中6 月中旬到7 月上旬是梅雨季,梅雨期内暴雨频繁,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极易造成洪涝灾害。除洪涝频繁,干旱也较常见,曾出现2010 年—2011 年秋冬春三季连旱,今年7 月、8 月也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一年中旱涝交织是本省旱涝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台风、雷电、大风、冰雹、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也时有发生。

    因此,安徽特别重视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目前,安徽共建有82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 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随着气象预报预警能力的提高,气象预报服务逐步走向精细化,比如,针对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占各类气象灾害损失60% 的实际,安徽着力推进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 ;还开展乡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霾天气、干旱、森林火灾、水体污染等精细化气象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

在安徽检查期间,检查组亲身体验到了“时刻在身边”的气象服务。在高速路上,平均每隔15 公里,就设有一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为相关部门和驾驶司机实时提供气象信息 ;在黄山市,检查组发现该市围绕旅游业的诸多要素开展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比如黄山日出、日落、云海、佛光、雪景等气象景观预报,黟县红叶、桃花和歙县油菜花等花卉景观预报,等等。

安徽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检查组,他们不断拓宽气象服务范围,率先开展了专门针对交通、旅游行业的气象服务,目前已实现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全覆盖。“在传统预报产品基础上,可为社会公众和重点行业提供多维的072 小时的精细、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以及37 天的预报预测产品。”这位负责人表示,安徽气象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目前03 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47 天的准确率为70% 左右。

“点对点”直通式为农服务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是这次气象法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为此,检查组多次深入到乡村。

    在黄山市,检查组专门来到黟县叶村考察气象信息服务站。检查组看到,叶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有四要素自动气象站、气象预警大喇叭、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终端、气象预警显示屏,并且还配有一名专职的气象信息员。有关负责人告诉检查组,信息员的主要工作是,一方面将各类气象信息传递到广大村民手中,协助乡镇和村民积极应对各类气象灾害 ;另一方面了解农业和百姓对天气的需求,向上反馈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今年夏季,黟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叶村以桑蚕经济为主,在高温干旱天气下,桑树面临减量减产,而秋蚕又即将发种,村民们心急如焚,是气象服务站为他们带来“及时雨”。“信息员们一边通过发布气象信息,协助人工增雨; 一边通过气象信息平台向专家咨询,帮助村民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追肥和改变灌溉时间等方式,减少了干旱对秋蚕养殖的影响。”

这是安徽气象、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的成果。在多个部门的协作下,并依托于互联网,“目前,全省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针对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贮等关键环节,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生长发育期预报和农作物产量预报,指导农户趋利避害。”安徽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安徽将气象服务与农村信息化相结合,直接面向种养户开展专项农业气象服务,这种富有特色的“点对点”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得到检查组高度赞赏。“通过强化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了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使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管理有效延伸到户。”吉炳轩副委员长在检查时表示。

不过,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向检查组表示,农村仍是气象灾害防御最薄弱的地区,农业仍是最易受天气气候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仍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的庞大群体。“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指导基层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他建议道。

“安徽是我国农业大省,气象为农增产增收保障服务任务重要而繁重。安徽的快速发展也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和更高要求。”检查组也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相关政策 ;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力求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务艰巨

气象探测环境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气象探测资料的关键,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气象法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做了明确规定。目前,各地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也尤显重要,因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情况是执法检查组关注的另一重点。

安徽省早在2009 年就颁行了《安徽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是全国第一部规范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省级规章。检查组所到的黄山、芜湖、池州等地方还制定了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将气象部门列为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时听取气象部门对气象观测站周边城市规划的合理意见。

然而在实际中,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仍是一大问题。“有些地区不重视探测环境保护,偏重于经济利益和建设进度,有的甚至持消极态度,直到工程建设即将突破探测环境保护红线、造成违法事实时,才紧急停工。最终只能被动地采取台站搬迁来解决矛盾,严重影响了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安徽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向检查组表示,近五年来,安徽全省因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项目建设已搬迁了22 个气象台站,迁站率高达27.2%

“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任务依然艰巨。”黄山市非常重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与监督,但黄山市气象局局长李敬义在向检查组汇报时,也直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越来越来大,他建议切实加强气象部门与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解决城市建设与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矛盾。

   “气象探测是气象业务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气象探测能力决定着气象预报和服务水平,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屡遭破坏,各级政府应当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关系,依法加强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保障气象探测工作顺利进行。”吉炳轩副委员长在检查期间指出,应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将气象部门列入当地规划委员会,确保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时充分考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本刊记者 / 好)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3年第20期 责任编辑: 张学文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