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传染病“防”与“治”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10-0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 29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暴发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经历了几次重大考验。比如流感,从H5N1 禽流感到甲型H1N1 流感,再到最近的H7N9 禽流感,每一次都是挑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应对机制的提升也在每一次的挑战中越来越完善和从容。而完善的同时,新的社会形势引发的传染病防治的新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报告,对过去十年传染病防治工作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2004 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 10 万和1.25 10 万以下。重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有效应对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 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另外,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诊断后逐级报告的平均时间由直报前的5 天缩短为现在的4 小时。

何晔晖委员提出询问      陈蔚文委员提出询问    冯长根委员提出询问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发的人感染H7N9 禽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科学应对,使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但同时,我国传染病防治依然面临严峻形势。首先是来自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双重压力。近十年来,我国几乎每一到两年就有一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许多新发传染病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早期病死率较高。其次,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流动人口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2012 年,我国报告疟疾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占91.1%。另外,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专题询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一次专题询问。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的监督权力,而专题询问又有别于一般的询问,它的主题更加明确,内容也更具实质性。

如何遏制结核病传染蔓延?

 结核病是个老牌传染病,现在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例大约是100 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会有两个新的结核病例发生,真是不容小觑。在这次专题询问中,有委员提问,政府采取何种有效防控措施遏制肺结核传染病蔓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回答,结核病是一个传统的传染病,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从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三个结核病的防治十年规划,现在正在实行第四个规划。

  李斌介绍,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了结核病专项防治费用,从2004 年开始对普通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已累计为1013 万名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到今年全国又有7.5 万农村耐药性结核病患者,也把他们的治疗费用纳入了新农合大病保障。此外,完善防治模式,提高防治能力,近十年每年新发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是40 余万例,治愈率在90%以上。从2008 年开始,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了耐多药性的肺结核患者的规范化治疗试点,目前这种治疗试点的覆盖城市达到了91 个地市。对重点人群包括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也一样接受免费的诊断和治疗。针对学校这些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地方,抓入学的宣传教育、体检、疫情报告和处置等等,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同时,开展应用研究。“十一五”以来,把结核病的防治科研纳入了重大科研专项,主要是开展了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技术,药品、新疫苗技术的应用开发,提高防治水平。

 “下一步要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防治能力,强调落实控制策略,提高防治质量,加大工作力度,使患者能够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同时,加大社会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知道结核病如何预防,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对重点人群和学校等易发地进行大力宣传和防范工作。此外,还要加大对耐药性结核病治疗的攻关,进一步落实好保障政策和机制。我们争取把结核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控制在一个最低程度,做好这项工作,保障人民的健康。”李斌说。

疾病跨境传播如何防控?

  近十年来,我国几乎每一年就有一种新的传染病出现,而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很大程度也依赖人口的流动,其中还包括跨境人员的流动。比如在2008 年,云南瑞丽口岸的一次监测当中就发现一种新型的蚊种在这里定居,这种蚊子可以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等病毒,之前在

境内是没有的。2010 年,在福建龙岩对138 名越南籍新娘的传染病检测中,就有12 例是艾滋病病例。2011 8 月,在新疆和田发现了4 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而脊髓灰质炎这种疾病,世卫组织在2000 年就已经宣布在我国绝迹了,但是在2011 年又被发现,并且在当时两个多月时间里就报告了21 例,这些都是周边国家对我们形成的传染威胁,形势非常严重。

 有委员提问,目前传染病跨境传播的特征在中国有些什么表现?在我国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对传染病如何进行防控?还有哪些漏洞?

 “我先说漏洞,现在我国口岸应该说总体上比较重视卫生防疫,但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大的口岸、机场、海岸的口岸,一些大的陆路口岸应该说卫生防疫能力比较强,但是现在主要是一些临时口岸、季节性口岸的基础比较差,也缺乏设备和人员,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回答。

 “现在全球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日益严峻,据有关专家说,现在全世界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体正在感染的将近40种,其中一半在我国有所发现。我国现在边境线比较长,特别是陆路边境比较长,尤其像云南、广西、新疆与周边疫情复杂的国家接壤,现在是医疗基础薄弱,多民族聚集,边民往来频繁,监管难度大,疾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比较高。”支树平说。

    支树平介绍,我们在卫生防控方面,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防控机制 :一是建立国际传染病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二是口岸传染病的监测机制。三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四是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控制机制,就是捕获蚊子、老鼠等。五是联防联控。主要和卫生计生部门及有关部门联防联控,包括和境外卫生组织联防联控,包括和省、市、县各级组织的联防联控机制。借此机会,也想提一个建议。我们国境卫生检疫依照的法律法规是国境卫生检疫法,这部法律已经实施了26 年时间了,现在确实需要修订,希望人大常委会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回答询问 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回答询问  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回答询问

如何防御人畜共患病?

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是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比如在一些地区,不太乐观的环境状况,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一些人畜共患的病持续发生。近几年,每年春天都会发生禽流感,从2003 年的H5N1 的暴发,2004 年、2005 年陆续出现的H1N9H9N2,再到今年的H7N9。病毒在不断的变异,已经开始出现了禽传人的现象,如果病毒再变异,下一步是否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这一直让大家非常担忧。如何从源头监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委员提问,在防范动物源性传染病方面,对城市活禽经营市场有哪些具体的管理措施?今后将如何进一步完善?

“现在我国每年出栏的禽类大概是140 亿只左右,中国人对于禽类的消费量大,很多禽类的养殖是由农民家庭的散养,量大、分散。同时,农民养殖的家禽在集贸市场的销售又有随机性。另一方面,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吃活禽、吃鲜活的东西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张勇说,针对这些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依法依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市场活禽经营的行为规范和监管,切实加大传染病防控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针对存在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导致人感染疫病的病例多发的势头,对城市的活禽经营市场,要积极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的措施,减少活禽现场交易。首先在大中城市、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进行推广。二是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倡导更加安全的禽类食品消费方式。三是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部署,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食品安全法,对于禽类市场交易质量管理等方面问题将进行专题研究,力争在立法层面上进一步明确有关管理规定和要求。

“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执法部门,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要求,一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合加强活禽经营市场动物疫情的防控。”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特别在今年,各部门联防联控人感染H7N9 禽流感的疫情工作中,我们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依法依职参与防控工作,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根据地方政府的决定,参与关闭活禽经营市场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市场开办者履行各项防控措施,加大对防控政策的法规、措施和知识的宣传力度。三是立足工商的职能,依法强化日常市场监管工作。下一步,工商总局将继续指导各地工商部门充分发挥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工作优势,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职责做好各类活禽经营市场的相关市场监管工作,强化在市场上防范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工作合力。

此外,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回答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新发传染病困难人群医疗救助、西部贫困地区传染病防控扶持政策、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等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专项工作进行专题询问至今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从2010 6 月第一场专题询问起,到现在已经是第10 场,中央决算、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都曾经是询问的内容,也都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从而让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本刊记者/张宝山 本文摄影/李杰)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3年第17期 责任编辑: 张学文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