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王万宾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7-0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前仆后继、艰辛探索、浴血奋战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12月,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了党在这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98212月公布施行的现行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宣示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是我国的政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绝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长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制度保证,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制度保证。”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图/CFP

吴邦国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以来的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都深刻阐述了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2011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在阐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时,明确提出了“八个确立”、“五个不搞”和“六个确保”。“八个确立”是: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个不搞”是: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六个确保”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这“八个确立”、“五个不搞”和“六个确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和吴邦国同志的多次讲话,表明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

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我的主要学习体会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志士仁人苦苦探求,进行过无数次尝试。其中,西方的政治模式在中国都一一试过,君主立宪制试过,多党制、两院制试过,都没有成功,都以失败而告终。

君主立宪制这个制度行不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危机。中国该向何处去?以什么样的国家制度管理国家?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势力提出种种主张。1839年,林则徐在他主编的《四洲志》里最先介绍了英美国家的选举制度。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期望仿效英国、日本模式,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这场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所扼杀,光绪被囚,康、梁被迫流亡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为挽救灭亡的命运,从1905年到1911年一直在讨论实行日本式君主立宪制的问题,1906年慈禧下诏宣布搞“预备仿行立宪”,同意成立国会,组织内阁。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了君主立宪制这条路在中国走不通。

两院制、多党制这个制度行不通。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学习美国模式,非常虔诚,国会效仿美国国会,采两院制,即参议院和众议院。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也被移植到了中国,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主动放弃一党执政,改组为国民党,与其他政党共同竞选,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等多党并存的局面。从1912年起围绕国会选举,各政党制定选举纲领,积极竞选。选举产生了870名参议院议员和596名众议院议员。191348日第一届国会正式召开。根据有关材料记载,1912年第一次国会议员选举活动搞得像模像样,热热闹闹,比如,设选举组织、搞选举宣传、颁布选举日期令、规定选举费用,还纠正违反选举法的行为等。结果怎样呢,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操纵党争,由临时大总统变为正式大总统,后来还要当皇帝,中华民国成了名不副实的空招牌。北洋军阀时期,国会更是成为军阀们的玩物。根据记载,从1911年到1927年的16年间,中国出现了230多个政党组织,先后换了16个总统(包括总理署任、代总理署任),45任内阁,武力胁迫、贿选、复辟等丑剧轮番上演,政治局面一片混乱。那个时候,不论哪个党派上台,他们的后台大多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资本,并不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历史证明,西方的两院制、多党制在中国同样是水土不服,这套制度行不通。

1927年蒋介石上台后,搞反动专制统治,同样行不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我们的国家山河破碎,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1927年到1949年,国民党的反动专制同样站不住脚,最终被全国人民所唾弃。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带领中国人民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达成的共识。19484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集会讨论,通过各种方式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19499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929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195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我国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由下到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1954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历史证明,不论是搞君主立宪制,还是搞两院制、多党制,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这条路走不通。历史同样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看,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47.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个多百分点,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其中,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位。以粗钢为例,194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仅为15.8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而201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6.83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多。和1949年相比,更是整整翻了4300多倍!现在,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的1.8%增加至2010年的9.3%。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0多年前不到1%增加到目前超过10%。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76亿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7岁提高到73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获得成功(截屏图)图/CFP

摄影/刘德斌

1978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47.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个多百分点,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图/CFP

我们用短短60多年的时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又反过来给经济以巨大影响。经济的繁荣发展,必然有与之基本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作保障。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结论深刻揭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试想,如果中国仍然是一个多党纷争、地方割据、内乱不断的国家,怎么可能有今天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昌盛?我们不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样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找到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不断奋斗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之不懈奋斗!

我们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和吴邦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作出新贡献。

第一,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机关。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所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65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第二期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在京开班。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的200余名地方三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摄影/苏东洋

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开展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人大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通过法定程序,确保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高度警惕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千方百计地进行渗透颠覆分裂破坏活动,竭力宣扬所谓“民主”、“自由”和西方的一套政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和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同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作斗争。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就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特征,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按照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当前,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三,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一是要切实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都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我们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带头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二是要依法集体行使职权。人大工作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方式方法有很大不同。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有权,个人无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会议形式,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人大的每次会议都是必经的程序。从这个角度看,人大工作凡事讲程序,立法有立法的程序、监督有监督的程序,审议议案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会议审议中,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议表决时,则实行一人一票。各级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常委会会议上,都是一人一票,具有同等的权利。会议多数票赞成通过的议案方具有法律效力。我们在人大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认识到程序也是法,法定程序是必须遵守的。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对“一府两院”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个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其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不能代行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一府两院”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办事。

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本文为作者在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上的辅导报告摘要)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 谢先红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