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点评

用文字见证情感凝聚力量

——《这一份深情山高水长》点评

邹声文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1-2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宁夏日报记者高鹏采写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仅有两天。

    310,出席全国两会的宁夏代表团获悉西海固地区饮水安全和生态移民搬迁写进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当天下午,被感动和感奋包围的宁夏代表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也是这天下午,记者受命就西海固地区饮水安全和生态移民搬迁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写一篇通讯。

    既使不是出于抢占新闻第一落点的考虑,这篇文章也应尽快推出,因为对宁夏广大干部群众来说,它还承担着见证情感凝聚力量的作用。此后两天时间里,记者在完成全国两会期间宁夏代表团大量常规报道的同时,偷写出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其实可难可易。要说简单,对事件加以陈述就可以完成任务,没有人会觉得不妥。要说难,是如何以这个事件做引子,生发新意、总结升华,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对宁夏的关怀进行全面勾勒。没人要求,纯粹出于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坚守,更出于一个宁夏人难以遏制的感奋和鼓舞,记者决定以这一历史时刻为契机,对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关怀进行全景式展现。对年轻的宁夏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使我们可以从中管窥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们看到了更为美好的未来,但困难仍然存在、任务仍然艰巨。记者希望通过这篇稿件,引领每一位宁夏人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体认更加艰巨的责任,怀抱更为执着的梦想。

    值得欣慰的是,时间虽短,文章的质量并没有因此缩水。这篇近2500字的通讯,洋洋洒洒,纵横捭阖,有历史纵深,也有新闻实感,让读者透过千年沧桑触摸到了专属于今天的温暖,并由此坚信未来之可期。短时间内怎么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呢?

    第一个因素应该是积累。作为一个宁夏人,对这片土地的关注从来就没有稍离,可以说,宁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都装在记者心里,有着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体悟。有积累才有思想,有积累才有体悟,并由此而生发出结构、段落、表达。

    第二个因素就是角度。文章把西海固地区饮水安全和生态移民搬迁写进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作为一个坐标系,俯仰百余年,从清左宗棠说开去,写出了西海固地区自清代以来的苦难历史,使文章有了历史纵深感。并以此为基础,大开大合地道出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沐浴了太多党的阳光。宁夏也将以这份关怀为动力,谱写和谐富裕的新篇章。近2500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可见,只要选准了角度,就会落笔开篇,脑中有观点,心里有遵循。

    可以说,每一篇文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番艰辛,也是记者经历了考验之后,完成的自身的一种成长。文章刊发后,得知记者为了赶稿一夜无眠,她的一位朋友真诚地说:写出这样高质量的文章,一夜不睡也值得。而让记者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文章本身带给她什么,而是能用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笔,见证不凡历程,记录成长轨迹。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这是幸运,更是使命。

    (作者系新华社国内部政采室副主任、第2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1月24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