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视台选送的《广州“晒”代表考勤开地方人大先河》获第21届中国人大新闻电视类一等奖。这条只有两分多钟的花絮新闻之所以获得好评,取胜之道是角度。
一、花絮新闻也能做出新角度
何为新闻角度?《新闻学大辞典》的注解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一般分为观察角度、主题角度、切入角度和表现角度,《广州“晒”代表考勤开地方人大先河》就胜在表现角度上。有人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
今年2月召开的广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除了对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外,还首次采取了通报制度,请假、缺席的代表都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这是继去年9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全国实行新规,对出席常委会的委员进行考勤并将出席情况在媒体上公示后的又一新举措。
据称,这是中国地方两会首次公开向媒体“晒”人大代表会议出勤情况。关键点在于没有局限在“应到多少,实到多少”的宏观数字,而是具体到缺席代表个人,列出了缺席者名单以及事由。“晒出勤”可以说只是一次“细节进步”,而能抓住这个“细节”的,是包括广州电视台在内的广东媒体。从“两会”题材的报道来说,它并非重大题材,但因新颖而受人称道。
新闻的表现角度是解决新闻典型问题,不同的表现角度往往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引起不同的社会反响。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社会向来“有想法”,且不说是不是“成果丰硕”,仅出勤不足就很受“诟病”,应该说,保证出勤率只是履职的最基础保证,此次广州市人大对缺席者名单的“首次公开”,虽不算是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却却具有细节意义,因为它从源头上理顺了这个本不难的“难题”。
二、电视解说使花絮锦上添花
电视与报纸不同,它属于电子媒体,它通过活动画面、声音、文字的有机结合来进行传播,其外延比平面媒体大,形式也可以更加丰富,“解说”就是阐述主题的很好手段。
《广州“晒”代表考勤开地方人大先河》中两处出现了“解说”,特别是第二个“解说”就有闪亮之点。“在首日请假或缺席的代表中,不少都是单位领导或者企业老总。好像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陈贵江,就说自己正好要出国处理一个100亿的商业项目,加上航班时间太晚,所以才会缺席,还说下不为例。但有代表就认为,事务繁忙不应该成为缺席会议的理由。”此处的“解说”突出了“还说下不为例”,虽“正面陈述”,但讽刺之意早已有之,绵里藏针,点睛于陈述之中,比较高明。
三、缺乏点评是不足
不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评论始终是媒体之“魂”。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评论的价值主要指新闻中蕴含的值得阐发的对受众有启发、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
花絮《广州“晒”代表考勤开地方人大先河》除突出“第一次”和“提醒”以外,更想突出的是“监督代表要履职”。如果新闻的结束之处加上点评,强调“身为人大代表,准时出席会议应是依法履职的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很多代表身兼他职,公务繁忙,但“人大代表是依法选举产生的,所代表的是选民的利益和意志,随意缺席起码是对选民的不尊重”。这样,该电视新闻将会更加丰满。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第2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