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晚报成了解读预算的窗口

——《480万元“前期研究费”研究啥》采写体会

尹安学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1-2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审议预算报告是人代会期间代表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预算报告专业性强,一些支出数额庞大,但项目不清晰,让看不懂,如何解读预算报告成为难题。

预算报告群众关心,但看不懂报告成为代表们普遍反映的头痛问题。2010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我尝试在《羊城晚报》开设“晒晒部门预算报告”专栏,对代表审议预算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揭露。

但这种揭露存在一个问题: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知识水平、文化程度不一,而预算报告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项目支出名目繁多。细看预算,代表容易产生疑问,这种疑问往往建立在“常理”分析上,有时很猛,但不一定正确。

在“两会”紧凑的会议议程里,人大财经委、政府财政部门等,并不一定能做到当即答复或者很快答复。在得不到释疑的情况下, 让代表这些疑问随意传播出去,并不合适,也不是严谨媒体记者的初衷。

沟通很重要。经过2010年开设专栏的探索,我与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广东省财政厅建立了较好的联系和沟通关系。

2011年省“两会”中,我往返各代表团之间,听代表审议预算报告中发现的疑问、困惑,从中挑选出反映强烈的问题,然后迅速联系省财政厅相关处室予以解读。

同样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同在质监局项目支出中,为何省质监局有3720万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有1292万元,两者有何不同? 在省交通运输厅部门预算中,“交通发展规划及管理前期研究费”480万元,主要是什么用途?国家社科基金一个再大的项目,能有十万八万就不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前期研究费”也要480万元,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调研班子,在搞什么调研要花这么多钱?……由于之前已有比较好的沟通,两会期间,我与这些处长们建立了热线联系,让代表的疑问、困惑迅速化解。

面对疑问,我没有简单炒作这些疑问,而是找省财政厅逐一回应这些疑问。这就抛开了常规对部门预算的报道模式,不是一味去“炮轰”,在巧妙反映代表疑问、不解的同时,主动联系省财政厅有关处室,予以回应。这样形成的报道,既有代表的声音,又有政府部门的回应,读来比较有章法。至于代表、读者是否认同政府部门的回应,那就见仁见智了。

我们推出的解读预算报告的文章,在广东省“两会”期间深受好评,很多代表看完相关报道,再看预算报告文件,报纸成了代表解读预算最重要的窗口。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称赞此文及时,既让代表解渴,也让政府满意。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也夸奖此文不炒作,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人大会期间时间紧凑,通过记者的努力,对代表发现的预算报告疑问、问题实现一问一答,迅速帮代表解惑,准确表达政府部门的意图,这种采访模式,让代表与财政部门,通过媒介实现了及时沟通,既帮代表释疑,也为财政部门减压,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报告的通过率。我想,这是此文能获得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1月24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