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新闻

新形势下的中法经贸合作

——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 2010年7月10日 11:47:12

(2010年7月9日 巴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我对法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时候,有机会出席中法经贸合作论坛,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问候!对两国有关方面为此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我多次访问法国。每次踏上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都能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伏尔泰、孟德斯鸠、雨果、巴尔扎克等大师的不朽杰作,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文化遗产,是法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今天的法国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作为法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中国人民对伟大的法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和现代文明感到由衷钦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有的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我坦率地告诉他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有这么三条。

  第一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低了约3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到15%。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中国。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

  第二条,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同时要看到,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法国相比更是差了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农民还住着泥草房和棚屋,家里不仅没有电器设备,甚至连像样的家具也很少。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在城镇,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第三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同时要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法国的十二分之一,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两倍多,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即使在北京、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左右,但在较高的平均数下照样存在特别困难群众的问题。比如,现在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但中心城区还有7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亟需改造,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实现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曾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更加渴望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在的共同追求。

  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酷爱和平,近代又频受劫难、屡遭战乱,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法同为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法建交46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长期走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前列。1964年,是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战略家的气魄,跨越冷战期间两极体制鸿沟,使法国成为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1973年,蓬皮杜总统访华,成为第一个正式访问中国的西方发达国家元首。1975年,邓小平先生访法,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1997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决定建立中法全面伙伴关系,标志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胡锦涛主席与希拉克总统共同确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掀开了两国关系崭新的一页。今年4月,萨科齐总统成功访华,与胡锦涛主席就深化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法经贸关系也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格局,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80多亿美元,2009年虽然有所下降,但降幅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对欧盟贸易降幅近3个百分点。法国在华投资项目近4000个,实际投资98.8亿美元,涵盖电力、汽车、航空、通信、化工、医药等诸多领域。法国银行、保险、证券等14家金融机构已在华设立分支机构,雪铁龙、家乐福、阿尔斯通、阿尔卡特等法国公司在中国家喻户晓。中方有近百家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在法创业发展,直接投资接近15亿美元。中国银行在巴黎设立了分行,工商银行正在筹建法国分行,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多家法国银行建立了密切联系。更为可喜的是,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法国对华投资不降反升,2009年新设企业达到200家,平均不到两天增加一家,这不仅说明法国的企业有眼光,也说明中国的发展是机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今年1至5月,中法贸易额达到172.1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呈现快速回升的良好势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法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的重要国家。虽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各异,但两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而是有着广泛共同利益。深化中法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这里,我想利用这个讲台,再谈一谈深化中法经贸合作问题。

  中法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投资需求,还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这为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复苏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与动力。法国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在科技、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核电开发、航空航天、铁路建设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这种互补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互利合作格局,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同时我们看到,两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推出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又为双方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加强互利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的愿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动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劲。出席这次论坛的既有两国工商界代表,又有两国立法机构和政府的官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双方应当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务实合作,共同建设紧密、长期、可持续的新型经贸伙伴关系。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深化大项目合作。大项目多,技术含量高,是中法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多年来,双方在核电开发、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法国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正在中国广东建设,欧洲空客A320飞机在中国天津总装交付,阿尔斯通等法国公司参与了中国三峡工程、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中方愿继续加强与法方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联合研发设计,延长产业链,拓展在核电开发领域的全方位产业合作,加强在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合作,更好地发挥大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中方欢迎更多的法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也鼓励中国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赴法创业发展。

  二是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这既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910万千瓦增加到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将由2200万千瓦增加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量将由15万千瓦时增加到2000万千瓦时。希望双方企业抓住两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建设示范工程、共同开发技术、扩大相互投资等形式,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使这些领域成为中法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目前,中法已就在中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共建生态园区达成共识,并确定成都、重庆、沈阳等3个试点城市,欢迎法国企业带着节能环保和绿色产业等先进技术来华参与生态园区建设。

  三是完善投资贸易环境。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各类要素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关税总水平从2002年的15.3%降至2010年的9.8%,在发展中国家是最低的,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成熟。中法在改善投资贸易环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双方应当继续共同努力,按照诚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扩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推动欧盟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改变对华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坚持自由贸易原则,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应当充分发挥中法经贸混委会等机制的作用,从中法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及时妥善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两国贸易合作尤其是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便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经贸合作是中法关系的物质基础,也是两国关系持续充满活力的重要保障。要把双方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转化为现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以在座各位朋友为代表的中法工商企业界,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和中法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相信,只要中法两国企业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开创中法经贸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预祝中法经贸合作论坛圆满成功!

  (本报巴黎7月9日电)

责任编辑: 向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