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赣州市市长冷新生:内外兼修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浏览字号: 来源: 新华网 2015年3月7日

    新华网:刚刚您提到了精准扶贫的问题。《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出的五个定位,第一个定位就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据了解,近三年来,赣州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大成绩,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冷新生: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听了后倍受鼓舞。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集中力量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对于全国革命老区推进扶贫攻坚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若干意见》实施的近三年来,是赣州扶贫成效最大、减贫进程最快的时期,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到2014年底,全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扶贫对象减少11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14.28%,下降近16个百分点。

    近三年来,赣州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在扶贫攻坚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着力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赣州样板”,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扶贫方面,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因地制宜、集中扶持脐橙、油茶、烟叶等优势特色扶贫产业。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8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全市有近30万贫困群众通过脐橙产业实现脱贫;移民扶贫方面,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385个,完成移民搬迁8.59万人,特别是上犹江库区1246户4988名“水上漂”农户全部移民上岸,祖祖辈辈的漂泊生活得到彻底改变;教育扶贫方面,扩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校和上大学机会,通过培养一个贫困孩子,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尽管地方财力极其有限,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仍然安排5000万元,按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标准,实施贫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争取上级教育部门支持,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每年单独面向赣州招生,近三年累计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学生904人;就业扶贫方面,培训贫困劳动力12.6万人,帮助11.2万人上岗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462人,每月人均财政补贴300-500元。建设返乡创业园48个,园内企业(实体)1860个,带动5.2万人就业,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占到21%;保障扶贫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保障托底作用,对特困群体保障水平提标扩面,形成特困群体的兜底机制。同时,深入开展市领导“六个一”帮扶工作,组织全市1407个市、县直单位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有4.2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3.86万户,实现了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常态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争取社会各界扶贫资金21.25亿元,组织332家非公企业参与“帮村带户”活动,共帮扶贫困村416个、农户2.5万户。

    赣州扶贫开发是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缩影。赣州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体会是:必须针对特殊困难给予特殊扶持。针对赣南苏区的特殊贡献、特殊地位和特殊困难,《若干意见》在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为赣州量身定制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特殊扶持政策,布局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试点示范事项,建立健全部际联席会、对口支援、央企帮扶、干部上派下挂等一系列帮扶机制,做到“输血、造血、活血”并重,从而使赣南苏区扶贫攻坚的路子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必须坚持基础先行改善发展条件。赣州把加快贫困地区通路、通电、通网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导性工程,大力实施水、电、路、房、网络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尤其是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改造、道路建设等突出民生问题入手,做到济之以急、帮之以需,极大地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必须着力培植产业增强内源支撑。赣州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着力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能力。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引导企业、产业、园区向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布局,完善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参与产业、稳定就业、持续增收,为扶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必须突出精准识别实施分类扶持。赣州把摸清底数、精准识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作为提高扶贫实效的关键所在,逐村逐户掌握贫困对象具体情况,深入分析每个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通过设立扶贫基金、建立健全扶贫机制等方式,推动就扶贫抓扶贫模式向建立大扶贫格局、“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撒胡椒面”向“一户一策”、单一外部扶持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转变,激发了贫困县乡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确保了扶贫攻坚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孟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