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民代表:加大投入 建立使各方主体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4-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4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泽民说,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有大的改变,要加大投入,要注重建立使各方面主体受益的机制和制度。

    陈泽民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总的来说欠帐太多,很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成了摆设。但是古代就有的都江堰,到现在都发挥着作用,还有河南的红旗渠也发挥着作用,所以一个水利设施,是一个长远的经久耐用的设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还是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农业水利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少、周期长,对各级政府的政绩影响不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不足,对一家一户分散的收益群众群体来说,带来的效益也有限,各方主体缺少足够的动力,农田水利投入的长效机制很难形成。

    陈泽民建议,第一,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使以前的欠帐得到弥补,特别是对产粮大省大县,要给予倾斜,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普遍撒下去,这不解决问题。

    第二,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机制。现在市场经济和30年以前的计划经济完全不同,所以说对一些水利设施,如灌溉渠道、水库建设,要引入社会资本,比如开发水利要给一定的报酬,比如通过开发旅游,开发发电,搞大的农业进行回报。最近我走了一些地方,河南、安徽水利建设搞得热火朝天,就是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自愿要搞水利。安徽一些地区,下大雨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排涝,把水排走。干旱的时候有很多的水浇灌,不管是旱还是涝都不害怕,水利建设好了以后,的确是旱涝保收。

    第三,希望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能集中地大面积地进行开发使用,让专业合作社、一些涉农的大企业到农村去搞农业现代化,有实力、有品牌、有资金、有市场,当然会对所在基地水利的建设关心和投入,因为这是一个长效机制。我们鼓励他,从政策上各方面放活放宽,发挥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不能光靠国家。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2年4月28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