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天津、四川、黑龙江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记者 汪波 刘裕国 陈杰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7-1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连日来,天津、四川、黑龙江等地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在学习这一重要论断时纷纷表示,讲话突出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理论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一定要把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和新观点,贯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

    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7月15日,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博颖带领所内的研究人员到天津河西区谊景村社区宣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张博颖说,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强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深刻、意义深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正是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实现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曾敏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总结了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揭示了党的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党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坚持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高举旗帜,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向前发展

    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高跃辉说,“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践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黑龙江垦区60多年的开发、建设、改革、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实践发展的历程。垦区不仅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还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规律”的研究,他系统地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程,认为理论创新来自丰富的实践,在实践中突破以往的理论框框,再经过实践的检验,为党的理论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理论向前发展。

    7月14日,四川省委中心组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副局长田培炎就“七一”讲话精神作专题辅导报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主持学习会时说,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重在联系实际、贵在推动实践。要把学习贯彻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与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创造崭新业绩结合起来。要紧密联系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实际,紧密联系“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边学边思考,力求通过学习完善推动四川省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

    加强学习为党的理论建设注入新活力

    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周治滨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这既体现了党的宽广胸怀和开放理念,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反映了当今的时代特点。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出。

    天津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昕说,总书记“七一”讲话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角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对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进行了深刻阐述。该所助理研究员张达介绍,他们正在从事天津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等实证研究,分析社会各层面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途径、需求程度,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并提出当下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浓江农场工会主席赵明海说,胡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三个词语正是正确发展现代企业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党员要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走善学、勤学、好学的道路,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积蓄更加坚实的力量。

来源: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17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