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内司委调研报告建议

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警力警务保障机制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4-2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制日报北京4月28日讯 记者陈丽平 “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警务保障机制,保证警力的合理配置和相应增长。”这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今天印发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据介绍,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为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听取和审议这项报告的准备工作,内司委先后到北京、山西等7个省(市)进行调研,并在江西召开辽宁、江苏、广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人大内司委座谈会,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内司委的调研报告认为,2003年10月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看,目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处于平稳态势。

  报告认为,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给警力警务保障带来很大压力。2009年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93.4%和94.4%,而这一时期一些地方交警警力近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许多地方交警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农村地区警力人均管理近160公里路段,全国目前还有1967个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和289个高速公路交警大队没有营房。一线交警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身心疲惫,健康状况堪忧。工资改革后,许多地方取消了交警防尘污染津贴和加班费,交警工作的特殊保障难以体现,影响了交警工作的积极性。

  内司委建议,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警务保障机制,保证警力的合理配置和相应增长,努力做到道路与营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坚决杜绝将财政预算与交警罚款收入挂钩的违规行为。要更加关心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线工作的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单独设立污染补贴,减轻道路粉尘、尾气、噪声污染以及恶劣气象条件对交通民警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

来源: 法制日报 2010-4-29 责任编辑: 包瓴瓴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