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3-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以及地形地貌

  森林资源方面,西藏是中国目前森林资源最多,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全区有林地面积71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0.8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草地资源方面,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国拥有各类草场8205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66.8%。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区已发现矿种100多种,产矿点200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床136个,有17中矿产储量居全国前9位,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有铬、铜以及硼为主的盐类矿产等。仅在2001年,西藏就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铜矿带、一个100公里可能蕴藏着40-54亿吨石油的油田和一个巨大的新型硫酸锂矿。据初步估计,西藏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达6500多亿元。西藏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地热能资源和太阳能。

  西藏独有的高原生物资源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药用植物为主开发生产的各种藏药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市场打开了一定的销路。目前,西藏已有24家藏药厂,并逐步从手工作坊式走向现代化生产。

  西藏是野生动植物王国。西藏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达125种,占全中国保护动物的三分之一还多,西藏野驴、野牦牛、孟加拉虎、黑颈鹤、雪豹等45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

  西藏还拥有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西藏有7000米以上山峰50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7座;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古老的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自然和人文景观魅力无穷,发展特色旅游得天独厚。

  虽然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过去的50多年里也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西藏地处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恶劣,西藏至今仍是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地区,公路、航空运输压力很大;交通不便增加了进出西藏物资的成本,削弱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再加上能源不足,人口稀少,人民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西藏的开发速度一直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一)山脉。西藏高原上的许多闻名世界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山舞银蛇,蔚为壮观。这些山脉按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总体上大致都作弧形展布,中间撒开,两头收敛,在高原的西端形成帕米尔"山结",在东端构成横断"山束"。"山结"、"山束"所在,群山汇集,地势尤为高峻。

  东西向山脉主要有:

  喜马拉雅山,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由许多平行的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它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山势高峻雄伟,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间,高峰林立,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为地球之巅、万山之首。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4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38座。这种高峰汇聚的现象为世界其他山区所未见。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而且是探索地球奥秘的窗口,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横亘于西藏高原中部。冈底斯山意为"众水之源",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两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分界线大致在东经90度附近。这条基本上连续延伸的巨大山系,是藏南、藏东南的分界线,也是西藏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山系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80公里,平均海拔5000一6000米,东西两端高,中间稍低,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25座,其中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钦峰海拔6656米,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7米。冈仁波钦峰藏语意为"大雪神山",是著名的佛教朝圣地。

  喀拉昆仑-唐古拉山,前者主体部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交界线上,西藏境内只是它的东延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东经90。附近与唐古拉山相接。唐古拉山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界山,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一线,南北宽达160公里,是一组具有宽广山幅的山脉,主体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但相对高度仅500米左右,最高峰格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

  昆仑山自西向东横亘在西藏高原的北缘,是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山。昆仑山西起东经75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至四川盆地,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是中国西部地形的骨架。因其以巨大的高度和长度横贯亚洲中部,故有"亚洲脊柱"之称。西藏境内的昆仑山只是其南支的一部分。

  南北向山脉即西藏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这是西藏自治区东部及四川省、云南省西部的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总称。它的南北走向与中国大多数山脉所呈的东西走向形成鲜明对照,独具一格。在西藏境内的几条山脉是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它们分别由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续转向而来,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高差达1000-2000米,构成奇特的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的险峻地形,形成一道道南北纵贯的天堑。

  此外,在这些高大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分支山脉,山峦重叠,名称繁多,使整个高原成为一个"大山的海洋"。这些高原上的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差不过千余米,形成"远看似山、近看似川(平地)"的特点。

  (二)高原面。在众多的高大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低山丘陵和湖盆宽谷,构成波状起伏的高原面。高原面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从5500米递减到4000米左右。这些高原面的绝对高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海拔愈高,面积愈广,形成高原形态的又一特色。其中,以普遍分布在西藏北部,介于昆仑山脉、唐古拉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约70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的一系列平缓高原面最为典型。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绵延成片,广袤无垠,通常被人们总称为藏北高原,藏语称为"羌塘",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三)平原。西藏的平原,论面积,在全区所占比例很小,但对发展西藏经济所起的作用却是其他地貌类型所无法比拟的。与中国东部三大平原相比,西藏的平原具有海拔高(平均3000米以上)、成因复杂(冲积、洪积、溯积、冰碛)、面积较小、分布呈狭长的带状等特点。主要分为沿河岸呈条带状的河谷平原和沿湖岸呈环带状的湖滨平原两种。狭长的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一江三河"的中、下游河段,其次分布在朋曲、隆子河、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等中游河段。这些河谷平原宽度一般为2-3公里,局部地段达10余公里,长达上百公里,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灌溉便利,耕地集中,人口稠密,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据粗略统计,上述河谷平原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其耕地却占全区耕地的56%。狭窄的湖滨平原主要分布在藏南高原湖群及藏北高原湖群等大湖沿岸,地势较低,坡度平缓,谷地宽大,水草丰盛,居民点较集中,也是西藏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

  (四)峡谷。西藏是世界上峡谷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峡谷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藏东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呈马蹄形,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以南咖巴瓦峰为南侧,加拉贝垒峰为北岸。两山悬崖壁立,紧束大江,形如两扇雄伟的大门,守卫着大峡谷。山峰高出雅鲁藏布江水面达5000一6000米,悬崖直落江面,河谷底部江面最窄处不到80米,就象深嵌在巨斧劈开的夹缝里一样。湍急的江水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流速在8米/秒左右,局部河段流速可达16米/秒。大拐弯峡谷地区不仅幽深险峻,景观奇伟,而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三江峡谷在西藏自治区的最东部横断山区,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排列,从西到东依次为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芒康山、金沙江。三江的河谷切割很深,两岸陡峭的山壁直插江心。由于河道弯曲狭窄,礁石密布,因此水流湍急,漩涡不断,声达数里,其险峻远胜过川鄂间的长江三峡。三江峡谷水量集中,坡降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唯因两岸坡度陡峻,岩块崩塌比较频繁,并断续出现倒石流和泥石流现象,为东西交通往来造成很大困难。

来源: 新华网西藏频道 2008年04月09日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