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10-1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共有45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对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长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亮点增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实现了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大家指出,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存在,发展面临的复杂局面是近年来少有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部分出席人员认为,要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和协调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些出席人员认为,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6%,仍高于7.5%的预期增速,PMI等先行性指标最近呈现好转趋势,就业情况和新增就业人数好于预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信心的。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从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潜力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速可能保持在7%-8%之间,这样的增速符合中央对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年均GDP增速目标为7%,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只需保持年均7.2%的增速。希望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上进一步统一认识,确立底线思维,妥善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一方面提高对增速下行的容忍度;另一方面也不宜轻易“戳泡沫”,避免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应千方百计“挤泡沫”,有效控制、释放、排除和化解这些年来积累的风险隐患,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习惯于在两位数增速的前提下判断经济形势、分析经济问题,对经济调整转型期的发展特点以及相应的财税、民生等各项具体政策研究不够,建议对此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底线”,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部分出席人员提出,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一些出席人员认为,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但一些地方对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要求落实不力甚至顶风而上。要坚持标本兼治、分业施策,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多管齐下化解过剩产能。要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环保标准,严格核准新增产能项目,立即停止和分类处理违规在建项目,清理整顿违规建成项目,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的政策体系,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具体分析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有的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缺乏,有的行业在东部地区过剩而西部地区紧缺,有的产品出口不畅而国内需求未能有效发掘,建议加强政策协调,把化解产能过剩与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产业转移、扩大内需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还有的出席人员提出,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来的产业中,有的是应淘汰的落后产能,有的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建议进一步严把产业转移项目的审批关,切实防止西部地区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的出席人员指出,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对重大工程的支持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论证,合理规划布局,避免产生新的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高度重视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允许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拨备税前列支,细化和完善面向创业阶段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配套政策,支持创业场地、设施、服务等软硬件建设,对创办小微企业在资本金注入、税费减免、减少行政收费和场地租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立足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三位一体”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信息、家政、文化、旅游、保健、养老等新兴生活服务业,继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效扩大就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部分出席人员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有些出席人员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但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今年年初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但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落地。从计划报告看,今年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从长期以来的约15%下降到11.4%,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6.5%,更凸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抓紧研究并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国家、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保障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建立公务员、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的出席人员认为,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虽然建立,但实际上没有运行起来,煤炭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直线下降,而电价一直未作调整,如果根据机制相应下调每度电价2分钱,按照每年5万亿度发电总量计算,就能给社会减少约1000亿元的运行成本。建议抓住目前市场供需逆转的有利时机,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有的出席人员提出,目前对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限制还不少,企业家移民海外带来资本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要落实国务院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等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真正激发民间资本活力,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有些出席人员提出,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有些出席人员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以及屡调屡涨的房,带来挤压实业投资、掩盖产能过剩、抑制消费扩张、贻误经济转型、放大金融风险、扩大贫富差距等多种负作用。应尽快调整房地产调控思路,更加重视供给面调控,推进土地供应渠道多元化,增加土地供应,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和投资力度,增加存量房的有效供应,满足普通居民刚性需求;对冲和抑制住房投机投资需求,挤出投机投资房源,调整房地产存量;逐步整合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税收和各类收费,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尽快按照人均居住面积征收累进房产税;推进不动产实名登记和全国联网,促进存量房地产进入交易,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减轻普通老百姓购房成本;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差异,实施差别化房地产政策,优化政策调控措施组合。有些出席人员指出,现在M2超过100万亿,金融资产迅速扩大,金融杠杆率不断提高,社会融资总量规模急剧增加,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金融风险。要多措并举挤压金融领域“泡沫”: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加强对不同金融产品和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抑制金融体系过度扩张;二是优化信贷结构,用好增量货币,盘活存量货币,适度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通过适时调整银行存贷比、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存贷利差或贷款浮动幅度等措施,缓解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三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组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政策参数等工具,防止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维系实体经济资金链条;四是稳妥推进“去杠杆”,高度关注商业银行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业务的风险,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杠杆。

部分出席人员指出,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发挥城镇化对拉动经济的引擎作用,应把重点放在棚户区改造、强化对农民工群体公共服务等民生事业上,既能带动投资,也能创造就业、扩大消费。有的出席人员指出,我国现有农村扶贫对象1.22亿人,其中民族地区3917万人,普遍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率发生高、脱贫难度大,有些还处在地震、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因灾返贫现象严重,是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希望有关部门在落实现有的扶贫规划外,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真正实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的出席人员认为,今年教育部和重点高校增加面向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名额,提高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发挥了较好的政策引导作用,建议今后对城市特别是中小城镇贫困家庭的学生也给予适当关注,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难度不小,需要下更大力气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工作。还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在加大细颗粒物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重视加强臭氧污染治理。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10月11日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