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新的案件类型不断出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经反复与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多次听取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律师和专家学者意见,并专门征求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在充分论证并取得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作了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王胜明从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制、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完善简易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完善执行程序等七个方面对修正案草案的主要问题作了说明。
清洁生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国于2002年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2010年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及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要适时对这部法律进行修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作了关于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汪光焘说,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务院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施,增强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的效力;处理好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超标排污的规定与其他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的关系;以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产品的企业为重点,实行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和自愿性审核相结合的制度;促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责任,并明确政府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责任。他还就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
会议听取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精神卫生法草案的说明。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主要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水平偏低,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不到位;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地方发生的强制收治案例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被精神病”不时成为舆论热点。
陈竺说,为了促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规范和保障精神卫生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精神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尽快制定精神卫生法。陈竺说明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形成的过程和总体思路,以及诊断和住院治疗、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精神障碍的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