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凯委员提问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6-2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兴凯]我赞同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在地下水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地下水源勘察,启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地下水源保护监管等。但是,地下水源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超过60%的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且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如北京市地下水供水量已超过全市供水量的70%,北京平原地下水源区地下水埋深年均下降1米左右,北京的应急水源地已全部开启。严重的城市地下水超采,不仅使地下水源供应能力下降、应急能力降低、水质下降,而且造成地面沉降,威胁建筑物安全,恶化生态环境,引发社会问题,次生和衍生一些城市安全风险。我询问的问题,一是我国地下水超采的现状,超采到什么程度?二是如何遏制地下水超采?三是如何预防和控制因地下水超采而引发的沉降等地质灾害?

[李国英]张兴凯委员提出这个问题的确存在,而且比较严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也就是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28%,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400立方米,也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由于地表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再加上这些年来地表水源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许多地区不得不采取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要求。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率普遍较高,尤其是近30年来,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快地增加,超采情况比较严重。到目前为止,全国地下水的开采量达到1100亿立方米,已经接近全国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1230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全国400多个地下水的超采区。这400多个地下水的超采区总面积加起来有19万平方公里,大约占到全国平原面积的11%。其中海河流域平原超采区占到海河平原的91%。据调查统计,现在的超采区出现地面沉降的面积已经超过了9万平方公里,海水的入侵面积超过了1300平方公里,所以地下水的超采确实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遏制,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还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水利部考虑,对遏制地下水的开采,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条措施,合理配置地下水资源。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明确了今后20年包括地下水开采在内的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对策措施。对于地下水超采区要实行水源替代和地下水压采,规划到2030年将全国地下水的开采量控制在937亿立方米以内。第二条措施,从严控制地下水的开发。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管理的问题上,划定了三条红线,第一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第二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第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根据国务院划定的三条红线,我们将会对地下水的开采总量进行控制和对地下水位控制的双向控制,要逐步地关闭城市供水管网所覆盖地区的单位的自备水源井,我们力求在“十二五”末把全国地下水的开采量控制在1040亿立方米左右。第三条措施,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目前,全国已经有16个省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的范围,我们计划到明年上半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全部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范围,要加大地下水的限采和压采力度,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的契机,在受水区广泛地开展地下水的限采和禁采,恢复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快水资源配置和节水改造力度,调整地下水的开发布局,重点治理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生态脆弱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水超采治理。第四条措施,切实加强地下水的保护。在地下水的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深层低压水,原则上今后只能作为应急水源和战略储备水源,加大地下水的涵养和保护力度,充分利用雨洪补给、人工回灌、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等综合措施,加大地下水的涵养和补给措施。第五条措施,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水利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尽快地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网工程,逐步建立国家、流域、省三级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全面地提升地下水的监测水平、预报预警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第六条措施,完善地下水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要加快推进地下水保护的立法进程,尽快抓紧完善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保护政策,抓紧制定地下水饮用水源区、重要水源补给区、矿产开发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标准。主要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措施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状况和趋势。

[王世元]我总的赞成国英同志的回答,下面我再做一些补充的回答。遏制地下水超采,国土资源部正在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科学确定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十一五”期间,在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两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我部重点开展了华北、东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等北方主要平原(盆地)的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及地下水动态调查工作,开展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主要平原地区和全国主要城市水源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为地下水利用、保护和污染的防治等规划提供了依据。“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评价,重点是加强地下水主要开采区和重要城市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控采及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区域地下水动态。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共有地下水监测点1.45万个,其中国家级2000多个,有效控制了全国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含水系统,控制面积达110多万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我部与水利部将共同组织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我部的重点是从控制全国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和不同深度含水层位方面,健全完善监测网点,加强地市级监测分站和重点县站的建设,强化实施自动监测和传输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态的区域监控和重点地区的实时监控。为超采区治理、治理效果评估及治理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加大地面沉降防治力度。为有效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灾害,我们部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地面沉降的防治规划(2011年-2020年》,这个规划国务院3月份已经批准实施了。今后,我们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展以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为基础,以控制地下水超采为重点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以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为抓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区域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管理体系,重点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等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以地面沉降的控沉指标为依据,确定地下水的控采指标,将指标分解到各地区,作为地方政府的任期目标进行检查考核,以地下水的控采来实现地面沉降的有效控制。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2年6月29日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