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国人大代表毛小平:无锡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李佳霖)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在回顾“十一五”的骄人业绩、展望“十二五”美好前景时说,无锡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创新创业创意载体面积累计达到500万平方米。人才总量超过10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7万人。无锡市已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传感网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记者:无锡在以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毛小平: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思路的指引下,在无锡,“转型”与“创新”一直相生相伴。“十一五”初期,无锡已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人均GDP越过6000美元,进入了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关键阶段。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太湖供水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这两次危机,加快了无锡的觉醒: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彻底走到了尽头,抢抓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开始成为600多万无锡人的共识。
一年来,无锡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战略构想,在创新思想引领下,无锡集约化利用工业用地,集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驰入由加工制造基地向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转型的轨道,并逐步形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生活质量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今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销收入计划达到5258亿元,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发展,从而进入全面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记者: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无锡是如何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毛小平说:创新战略必须落实在产业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为此,无锡紧紧抓住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又出台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年“双倍增”计划,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八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无锡新区iPark产业园,以物联网产业为发力点,集聚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江苏广电物联网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五网”传感网项目进驻的园区。
如今,一个以创新为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极已经形成: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产值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实现营业收入占全省60%,全国25%;光伏太阳能制造技术和产值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光伏太阳能组件产值占全球11%;原始动漫作品量跃居全国城市第二位;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合同执行金额跃居全国第二,其中离岸外包接包合同执行金额全国第一……
记者:如何让科技人才成为无锡创新转型的强大引擎?
毛小平:在全国率先启动5年引进30个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530”计划后,无锡又相继推出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的“后530”计划和以引进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为主的“泛530”计划。统计数据显示:落户无锡的海归科技创业企业,已从2006年的7家激增至目前的1200多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无锡成功跻身国家“千人计划”试点城市。
站上“十二五”的新起点,无锡将以建设“人才特区”和“东方硅谷”为目标,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创新要素,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55%,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将达到65%,区域创新能力位居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前列,全力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
代表委员小资料
毛小平: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计划、财政、国有资产管理、人事、编制、外事、监察、审计方面工作。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