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个税征收以家庭为单位
国务院2日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并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于是,个税起征点调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看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个税起征点将要调整的消息传出后,大众拍手称好,但对于怎么调整,却又各有想法,甚至网民发文称,建议个税起征点按照所在城市的房价核算。网民韩小姐的想法十分具有代表性,“对于我们这种是工资是最主要收入的人来说,像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当然是越少缴越好。”
我们的个税起征点应该如何制定,以什么来作为参照物。有专家认为,应综合考虑家庭的人口、赡养、抚养、就业、教育等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女律师协会会长刘玲表示赞同,并给我们讲了发生在她身边的案例,丈夫工作,但妻子却失业在家,孩子还在上学,“丈夫在外面工作,工资可以拿到4000或者5000,但是对他家庭来讲,他的家庭收入并不是很多的,所以在调整个税起征点的问题上,能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让这样的一个群体在个税调整中得到收益。”
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代表程军荣则提到了个税起征点的调整频率问题。从1981年到现在,个税起征点从800调到了1600,再到2000,程军荣认为,这样的调整其实远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也远低于生活成本的增加速度。他建议,可以考虑像国家发放物价补贴,或者是制定油价那样,对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同样制定个联动机制,“现在的物价、房价、医疗等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压力挺大的,所以也期待两会的召开啊,国家对个税起征点这块出台更多的政策,定个期限,两年或者一年调整一次,随着居民收入或者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去自动调整,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法律法规配套的东西。”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认为,以家庭为单位、考虑地区差异、提高调整频率,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只能逐步到位,“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要经过上百年的调整,而我们国家说实话,才刚刚十几年,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是粗线条地控制。比如说地区差异的问题,你怎么去确定什么是一线,什么是二线,这里面还是有问题,我们只能希望我们政府能够逐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