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青海 > 新闻报道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到格尔木进行专题调研

来源: 青海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09年07月02日 14:25

  6月23日至2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桑杰借参加柴达木循环经济推介会之机,在格尔木市就《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到盐湖集团、格尔木炼油厂、俊民化工厂及市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实地考察循环经济项目,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

  座谈期间,桑杰副主任充分肯定了格尔木市近年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这几年,格尔木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调结构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州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和谐团结的大好局面。看到格尔尔木能有这么大的发展变化,我特别高兴。格尔木工业园区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核心区主战场,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工业园区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思路明确。按照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循环发展的要求,树立了产品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大循环大发展的理念。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过程中,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是项目建设力度很大。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330千伏湟源至乌兰至格尔木输变电线路、涩格天然气管道复线、青海油田公司30万吨甲醇、30万千瓦燃气电站、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青海锂业3000吨碳酸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形成了以昆仑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石油天然气工业小区、盐化工业小区、昆仑工业小区为支撑的产业定位明确、功能区划分明的园区发展格局。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08年完成年度单位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降低5%的目标。加大了对高能耗企业和污染排放企业的整治力度,格尔木炼油厂、盐湖集团、污水处理厂、格尔木豫源公司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推动格尔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时,桑杰副主任强调了以下四点:一是认真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格尔木地区乃至柴达木地区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认真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组织指导,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确定任务目标,制定计划,明确重点,积极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入学习和宣传《循环经济促进法》,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示范典型,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要加强对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生产、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产品、设备和计量统计、产品包装、能耗等方面的违法行为,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重点领域实施定期专项检查,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保证法律的贯彻实施。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格尔木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各产业体系间的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群,把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扩大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突出抓好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循环型盐化产业。围绕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构建循环型石化产业。围绕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构建循环型冶金产业,形成多产融合、相互促进、共生组合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三是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研究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技术领域,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规划。发挥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主体作用,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全力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技术难题,实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行清洁节约生产,进一步推动优势资源开发的产业升级。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始终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改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加快主要资源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和提高资源产品的运输能力、电源电网的覆盖保障能力、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和通讯信息的服务能力,努力促进基础设施与工业布局相配套、与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为循环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