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人大:帮扶"微企"全覆盖
2011年,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了以“代表行动进万家、关注民生促发展”为行动主题的“代表行动”方案,并决定以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为重点,确立了人大代表领办微型企业100户、联系帮扶1000户的“领联帮”工作目标,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实现人大代表联系帮扶微型企业的全覆盖。
“现在,我宣布,垫江县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4月14日上午,随着重庆市垫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军洪亮有力的声音,掌声顿时响彻该县新华酒店四楼多功能厅。至此,该县2011年“代表行动”的重头戏——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正式在全县铺开。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后,两名微型企业领办代表,结合自身创业实际介绍了经验,县就业局和工商局的同志,还就微型企业创办等有关方面知识开展了培训。
调研催生“领联帮”目标
2010年,重庆市委三届七次会议召开,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件民生大事”之一,大力推进。据此,垫江县委提出用两年半时间发展2000户微型企业,新增2万以上就业岗位的奋斗目标。
目标鼓舞人心,措施步步紧跟。县政府立说立行,迅速行动,先后出台了《垫江县微型企业创业实施方案》、《垫江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专项补助微型企业发展。
胸怀大局助发展,关注民生构和谐。在以民生为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上,作为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机关——垫江县人大常委会没有懈怠。
2011年3月1日,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第83次主任会议召开,如何以“民意我代言、民生我助推、民忧我帮解”工作思路,继续深化“代表行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行动内涵,努力打造垫江人大工作品牌,成为会议的主要内容。
经过热烈讨论和慎重研究,会议初步确定了以“代表行动进万家、关注民生促发展”为行动主题的2011年“代表行动”方案,并决定以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为重点,开展十大行动。
根据工作方案,确立了人大代表领办微型企业100户、联系帮扶1000户的“领联帮”工作目标,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实现人大代表联系帮扶微型企业的全覆盖。同时,以加工制造、劳务外包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为重点,明确了把重心放在吸引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上来的助推方向。
“这一目标、方式和重点,是我们在前期经过多次高密度调研和考察学习后确定下来的,切合实际。目的在于鼓励、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帮助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军称。
3月22日,县委正式批复同意了2011年“代表行动”方案和这一重点工作。
“八项举措”推进健康发展
杠家镇的返乡创业孵化园,因土地问题几乎走入绝境。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后,建议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等方式解决用地问题。这一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问题迎刃而解,孵化园由此重获新生。
“这只是我们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中,采取的八项措施之一。”曾军主任告诉记者,在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并细化了《垫江县各级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实施方案》,以八项措施扎实推进微型企业发展。
据介绍,这八项措施是: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明确助推方向;听取工作汇报,督促完善政策措施;举办政策培训,召开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会;组织考察学习,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创业意识;制定帮扶制度,研究通过了《垫江县各级人大代表联系帮扶微型企业制度》,建立了定期回访机制;制作帮扶公示牌(卡),公开联系电话,为微型企业开通与人大代表和县微企办的联系直通车;开展集中宣传,印制微型企业政策优惠政策宣传资料,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县各乡镇开展集中宣传;制作助推微企活动宣传光盘,加大先进事迹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带动性。
“良好的制度、有效的举措,是促使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善于理性思考的曾军主任认为,微型企业就像一颗种子,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地,还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人的精心呵护和照看,唯有如此,才能使其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事实也是如此。在“八项措施”的保障下,目前,制约该县微型企业发展的三大瓶颈——土地、金融、税收都有了新的突破。如在税收方面,支持政府对微型企业实行辅导建账,对“个改企”适当延长辅导期,保证税负合理;在金融方面,政府已落实出台相关会议纪要,由财政牵头,正在深化方案。
“五大模式”助花开满园
县人大代表、澄溪镇人大主席鞠彬,多方奔走,积极协调,争取各方优惠政策140余万,促成当地创办微型企业40户、待批41户,并引进产值6000万元的企业1个。在他的努力下,一个辐射临近区县、交易量达4亿多元的木材加工孵化园正在崛起。
“这只是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以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曾军主任介绍,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利用自身岗位特点,积极参与,探索形成了曹回镇劳务外包孵化园、杠家镇回乡创业孵化园、澄溪镇木材加工孵化园、温州商贸城微企集中孵化区,以及“微企+农户”的农副产品规模经营五大模式。
如曹回镇各级人大代表以“三帮”(帮助劳务外包代理商解决货运上的困难,帮助落实经验地点,帮助创办微型企业)、“两带”(通过颁发“增收带动奖”、重金奖励形式带动劳务外包代理商做大做强外包产业)的助推形式,实现了“三赢”(生产商、代理商、农户三方赢利),建立了以加工电子元件为主的劳务外包微型企业发展基地。
杠家镇人大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发展理念,组织发动人大代表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推动政府探索建设微型企业孵化园,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目前,孵化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4家,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4亿元。
澄溪镇借助木材加工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发动代表自行创办木材加工微型企业,组织代表为微企发展献计献策,促使该镇木材加工孵化园入驻商户68家,预计年产值5亿元,解决近1000人就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与“代表行动”的有机结合,不仅为人大代表参与、助推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载体,也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已带头创办微型企业20余户,联系帮扶500多家。(文/本刊记者 廖灿勇 特约记者 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