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行动:带领群众挖渠开沟 山上有了自来水
华龙网7月28日21时讯(实习记者 汤丹) 在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的临峰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四处把水找,一周不洗澡,要想有水用,莫往临峰跑。”而这种状况,在经过全国人大代表、江津区水务局副局长白丽莎的多方努力后,终于得到了彻底改变。
临峰山上住着近1万名部队官兵和群众,由于临峰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是罕见的缺水易旱地区。当地军民长年为缺水发愁。“每天训练下来都是满身大汗,但因为缺水,以前一个月不洗澡也是常有的事。”驻扎在临峰山上的士兵王源顺说。
全国人大代表白丽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临峰山调研,并迅速向江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切实解决临峰山军民饮水困难的建议,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资金有缺口,区政府拨来专项经费,白丽莎又动员其他人大代表、当地企业和群众慷慨解囊,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2009年11月,一场轰轰烈烈的饮水“攻坚战”打响了。
在施工过程中,作为水务局副局长的白丽莎带领水利局工作人员深入勘测。他们发现,临峰山附近没有水源,只能从几江城区引来自来水,通过二级水泵站运往山顶蓄水池,经输水管网流入当地群众家里。这个工程土石开挖量大、线路长,白丽莎又和当地政府、其他代表一起,发动村民和部队管兵自己动手开挖输水主干道管沟2700多米,安装管道180多公里。连续奋战5个多月后,群众日夜期盼的饮水工程终于顺利完工,临峰山军民告别了吃水难、用水难、吃脏水的历史,和城区一样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
“以前到山下挑一担水需要1个多小时,遇上大旱,只有靠德感街道送救济水。现在好了,我们也吃上了自来水。”68岁的村民张书生告诉记者,自从山上有了自来水,不少村民家都安装了热水器,就跟城里人用的一样。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个水利工作者,看到人们吃上安全的自来水,感到特别欣慰。”白丽莎乐呵呵地说。她表示,接下来,将着手解决江津李市龙吟社区的饮水问题,还将延续临峰山解决问题的做法。
另据了解,在“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江津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区人大代表开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专题调研102项,撰写调研报告20多篇,提出建议意见560条,“金点子”20多个。
此外,江津区人大常委会还发动代表开展参与贡献行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植树造林2399.5亩,带动全区群众植树5000多亩。在“万名代表送健康”活动中,免费发放价值9万余元的药品,开展义诊5600余人、健康咨询2万余人。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已累计捐款39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