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滨:加力筑高地 打赢人才战
“从国际上看,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家,都实施了积极的人才战略,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悄然爆发;从国内看,众多省市都制定了人才强省强市战略,人才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3月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天津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俊滨的一席话,让人顿感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性。
那么,如何打赢这场人才战争?张俊滨建议说,不妨以天津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例,追根溯源,寻找答案。
“回想‘十一五’,天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市人才总量从117.7万增长到191万,增长了62.3%。在津‘两院’院士达到3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达到48人,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七位。在这些成绩当中,滨海新区的人才聚集效应相当明显。”张俊滨为记者一一细数,“短短几年间,新区就吸引了天津国际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58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前来落户,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达到91个;全区人才总量达到75万人,人才密度达3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已达48%,人均GDP突破3.17万美元……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优势十分突出,人才高地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
而在“解码”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时,张俊滨反复强调了四个字——人才环境。他说,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的核心要素。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人才政策的创新、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的营造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显著。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把人才环境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项长期战略,坚持以高品位的环境来吸引人、凝聚人、塑造人,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起各类优秀人才聚集的高地。
“当前,我国人才事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和加力创新期,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战略任务。”张俊滨说,“拿天津来讲,我们就在本市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要达到255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1.1%,全市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基本形成,为2020年率先建成位居全国前列的人才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景远大,但压力也不小。“为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加力加快构筑滨海新区人才高地,积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并且在有条件的区县、各类园区和重点用人单位,探索建立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张俊滨说,这就是打赢人才争夺战的“制胜法宝”。(记者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