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国人大代表何树山:提升区域规划 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 (记者牛瑾) “天津滨海新区的目标是争创‘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这就要求滨海新区不仅要经济增长快,还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效应和基本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何树山说:“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我们要把提升区域规划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章。”
据何树山代表介绍,2010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和投资环境综合指数连续13年保持全国领先。“这得益于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得益于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但开发区也面临着如何从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向科技驱动、内升动力的提升问题,这就需要开发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何树山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区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就是提升区域规划,使各组成区域都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式。“我们要将规划作为生产力,用‘国内最好,世界一流水平’的规划,使开发区所属的东区、西区、南港等各区域的发展方式都特色鲜明,亮点频出,共同支撑滨海新区更高水平的开发开放。例如,开发区东区要加快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现有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将东区建成规划水平更高,城市品质更好,更和谐宜居的核心城市平台。西区要提升发展水平,依托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城汽车等一批投资数十亿,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建成航天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使西区跃升为开发区‘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基地。南港工业区要集中体现天津市‘双城双港’战略,站在高起点,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启动港口、铁路、公用工程岛项目,全面打造以大炼油、大乙烯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港口综合体。”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用10年左右时间,使‘泰达制造’和‘泰达创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参与成员!”何树山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