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国人大代表沈丽荣:整合环渤海口岸资源
《大连日报》北京专电(记者董国勋 丁雷 刘星)近年来,环渤海口岸城市港口建设热潮风起云涌,岸线港口密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环渤海岸线有港口79个,平均65公里就有一个港口,港口距离最短为19公里。港口和航运业的兴起可引领一个地区经济崛起,但无序的大规模港口建设也隐含着一些潜在问题。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市侨联主席沈丽荣对此很关注,并有所担忧。大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整合环渤海口岸资源,严控港口重复建设的建议。
沈丽荣说,环渤海区域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山东青岛,包括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16个港口城市(不含县级市):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丹东、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近年来,环渤海口岸城市纷纷开展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目前岸线港口过于密集,而且还有继续增加态势。
沈丽荣认为,岸线资源不可再生,盲目上马后患无穷。港口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使口岸吞吐能力出现整体超前的苗头。另外,港口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功能同构化和结构性能力不足现象并存。港口建设对岸线自然的过度开发,也导致海岸生态环境快速恶化,使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遭受了不可逆转的改变。由于人工开发等人为因素,近年来环渤海自然岸线呈缩减趋势。根据国土资源部遥感调查数据显示,1970年环渤海岸线总长度为5399公里,2000年为5139公里,总长度比1970年减少260公里。而近10年,填海建港之风更兴,港口规模空前,海岸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群众反响强烈。
沈丽荣建议,要统筹规划区域性港口布局,科学整合现存港口资源,建议环渤海三省一市成立区域性港口联盟,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各地方政府参与的协调机构和联席办公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分工,科学设计和调整港口布局,形成扬长避短、功能互补的港口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