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江苏 > 代表建言

江苏全国人大代表聚焦食品安全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11日 15:21

  中国江苏网3月10日北京报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提起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都有话要说。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把目光聚集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有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对于那些生产、销售损害公众身体健康食品的企业应让其倾家荡产,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叶有伟代表:要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有伟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叶有伟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尽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食品安全之所以形势严峻,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食品生产大都起源于传统作坊式生产方式,经营分散、管理粗放,行业准入门槛低,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叶有伟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准入的门槛。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注册资本、生产条件、卫生许可、品牌使用等多方面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准入的门槛,同时加大现有食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度,从源头上将假冒伪劣生产商抵御在食品行业大门之外。

  叶有伟说,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生产经营,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何达平代表:要让生产有害食品的企业倾家荡产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何达平在今日下午的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说,“民以食为天”,现在老百姓整天被毒面条、毒大米、毒蔬菜搞得头昏脑胀,前段时间听说一滴香有毒,现在权威部门又出来辟谣说无毒,到底听谁的,这让我们老百姓无所适从。

  “毒食品是看不清的慢性杀手,侵害着老百姓的身体,而广大老百姓却不知情。”为此,他建议人大常委会花大力气制定、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形成一个覆盖全国主要食品的法律防护罩,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真正做到让那些生产、销售损害公众身体健康食品的企业破产,让其倾家荡产,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杨展里代表: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副市长杨展里在发言时说,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食品监管工作进入了法制规范和体制创新的一个阶段,食品安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形势仍较为严峻。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统筹和监管。

  “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要以检测数据说了算。”杨展里说,现在我们的监测资源比较分散,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头检测的状况,而涉及到食品安全的一些关键性检测则比较滞后。现在除了工商以外,各个监管环节都有自己的检测机构,但都各自为政,缺少一个统筹。食品安全检测经费这块蛋糕也被切成了很多块,形成不了规模,提高不了自己的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在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

  他建议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强统筹规划,来研究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总体要求和各个环节监管上的关系,合理调整各个环节检测资源的分配比重,充分发挥好现有资源,逐步形成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宋玉兰代表:建议出台《食品安全犯罪法》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特巡警大队教导员宋玉兰,联合十多名代表建议政府出台专门的《食品安全犯罪法》,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

  宋玉兰说,我国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事故与犯罪,给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食品领域犯罪的猖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是, 不妨采用制定特别刑法的形式,以严密而细致的罪名设计,有效遏制该领域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十分有必要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制定《食品安全犯罪法》。”宋玉兰说,靠仅仅修改现有刑法条文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应尽快出台能够与《食品安全法》对应的刑事司法领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法》。

  孙秀芳代表:加大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秀芳表示,这些年出现的“农药超标蔬菜”、“药水催熟蔬菜”、“上色蔬菜”等问题,无时无刻不让百姓担心,无奈的是老百姓没有办法辨别、拒绝问题蔬菜。如何丰富百姓的“菜蓝子”,又让百姓吃上放心菜? 她建议政府加大对蔬菜安全的监测力度,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尤其是要加大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前期投入,如配备从生产到管理到技术指导的一整套专业人员等,创建更多的“无公害蔬菜”品牌等。

  而为更好管理和扩大影响,可在每个市场建立无公害蔬菜供应摊点,超市可设立放心菜专柜,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本网特派记者 徐关辉 戚阜生 王瑶)

编 辑: 陈芳芳
责 编: 陈芳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