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新疆 > 新闻报道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

来源: 石河子新闻网  浏览字号: 2012年12月07日 08:54

   12月5日,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老龄工作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等6个专题问题,采取一问一答和随问随答的监督方式,进行了互动询问。采取此种监督询问方式,在石河子市尚属首次。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负责人,发改委、环保局、建设局、房产局、老龄办、商务局,乡镇人大及街道人大代表工委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参加了询问。

  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首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进行了询问,师市城建局领导回答了询问。

  据悉,保障性住房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师市党委人民政府通过20年的不断投入与建设,已经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5000套。确保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同时,严把保障对象准入关。一是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二是采取个人申请、社区(连队)、街道办事处两级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和两级公示的程序;三是发挥社会和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公示、举报、行政责任追究等制度。为把房源分到每个居民的手中,街道、社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至今为止,没有一例为分房问题的群访信访发生。今年通过摸底、调查、分类,各类保障性住房需求达5000多户。但是,目前对于不断满足各类保障性住房需求制约建设发展的瓶颈,一是选址难;二是土地费用增加。

  老龄工作开展的情况,师市民政局领导接受了询问。据悉,师市早在1995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也是自治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根据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石河子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6.2万人,占总人口的16.4%,并每年正以老年人口3.3%的速度在递增。目前,师市老年人的主要特点:一是空巢家庭(独居)的比例大。市区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58%。而高龄空巢老人独居者比例更大,达到56.4%。二是老年人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变化非常明显。老年人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了14.6%。三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别上,市区人口老龄化高于团场(镇、乡)约8.1个百分点,但80岁以上老年人口团场却比市区高出46个百分点。四是老年人居住地越来越集中。五是涉及面广。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其特点,

  面对日趋激烈的老龄化问题,师市党委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师市实际出发,努力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龄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建立了保障有力的由社会、家庭和政府相结合的经济供养体系;二是不断完善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救济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三是对城市“三无”老人和石河子乡“五保户”逐步实行集中供养;四是提高高龄老人补贴标准,扩大高龄补贴范围;五是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六是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七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009年把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纳入政府利民惠民的十件实事之一,出台了《关于师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作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年,出台了《石河子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细则》等办法,成立了师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组织。目前,师市已经成立了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招聘了55名居家养老协管员,组建了助老员服务队伍190人;与185个服务网点签定了服务协议、公布服务热线54部和5大类56项菜单式服务内容;建立了老街街道“居家养老应急服务中心”。2011年和2012年政府共投入166.5万元,通过改扩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11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八是加快为老服务设施建设;九是加大为老服务的资金投入,拨付67.68万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坐公交车敬老IC卡,同时投资10万元补贴老年人免费乘车意外伤害保险。2012年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1029万人次,政府公交补偿514.5万元,补偿额度由30%提高到50%。十是组织老年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教育质量。为使老龄事业持续有效发展,制定了《师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今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询问,师市建设局领导回答了询问。建设局领导现场回答了询问。2012年围绕保民生、保重点的工作中心,优先安排了一批提升和改善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功能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31亿元,完成了连接市区与南山新区一号立交桥主体建设工程,完成了东二路道路建设;完成了北三路莫引渠的应急抢险建设工程;完成了北四路14个公交车港湾式停车站建设;完成了市区道路新装、改装路灯829基;完成了市区人口密集6座免费公厕的维修改造,新建了石河子首座生活垃圾压缩站、投资2.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正在加紧施工;超额完成新增绿地600亩,植树30万株的目标任务等等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建设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石河子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承载力。今年,师市又投资600万元对老小区进行热网、水网进行改造,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生活得老大难问题。使市民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坚持环保优先,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询问。师市环保局领导回答了询问。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师市按照“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利用技术手段采取了对师市淘汰落后产能,燃煤消耗量变化;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煤场封闭等措施,加大对环保的关注、参与、监督力度,今年,1至10月石河子市1级(优)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天。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因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一是在招商引资中要做到合理选资,选择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产业政策及效益好、排放低的项目;二是在建筑工地要做到文明施工,减少扬尘和噪音的排放;三是加强运营车辆的管理,尽快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四是大力推广清洁燃料,提高城市气化率;五是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自带水杯、随时关灯、节约用水等等,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那么,石河子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城市会更宁静。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询问,师市发改委领导回答了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询问,师市发改委领导回答了询问。

  今年,师市在全力推进“三化建设”进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了资源短缺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工业兴师市的现实选择;二是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废旧资源回收,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四是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环保消费方式;五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师市但是,师市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机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困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师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询问,师市发改委领导回答了询问。

  2010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石河子市作为其中的城市之一,师市本着把石河子市打造成具有军垦特色,在天山北坡具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重点做了以商务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为突破,以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旅游、卫生、文化、服务外包、房地产为重点,注重“四个结合”“”立足“”两个高于“,做大总量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职工群众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内部结构来看,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师市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师市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二是现代物流业是短腿,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天业铁路专用线自我服务为辅;三是从功能区域来看,老城区、开发区及各团场(乡)服务水平高低不齐,差距很大。老城区服务业水平较高,发展相对功能完善,基础设施较好。其它园区和团场、乡服务业水平较低,亟待发展。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使与会代表听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康文华说:“专题询问为大家搭建了平等互动的平台,这样有利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履行知情权、监督权,有助于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同时,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更加直接深入地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对于政府及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询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牢固树立了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积极进行询问,畅所欲言,问出深度问到关键。受询问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根据法律政策规定以及所做工作的实际,认真负责地回答询问,答出责任和承诺,真正把询问看成是对工作上支持和促进。专题询问会达到了这一目的”。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夏红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