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青海 > 新闻报道

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视察特殊教育工作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09年11月19日 10:36

    中国人大网讯 1113,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对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副组长周国建,代表肖惠宁、林红英、薛建华和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牧飞参加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宾关于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省特殊教育学校和西宁市聋哑学校。

    视察组认为,长期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和关心全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任务的同时,突出特殊教育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的改善,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特教职教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应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提高残疾人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能力的盲人按摩、聋人实用美术、面点制作、掐丝唐卡等职业课程,促进残疾人就业;努力拓宽特殊教师培训渠道,突出教师队伍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重要的举措使全省特殊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省有特殊学校10所,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在校学生2442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68%,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21人,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但还要看到,由于全省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还存在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区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受地广人稀、生存环境严酷制约,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资源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建设与现阶段特教工作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师生比严重失衡,省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编制61名,按规定平均师生比13计算,应配备教师126名,缺编75名,西宁市聋哑学校现有教师35名,应配备65名教师,缺编30名,师资力量的紧缺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针对上述实际困难和问题,代表们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专业代表小组副组长周国建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在已“普九”地区,积极争取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支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招生工作,保障使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得到义务教育的权力,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在西宁市和海东等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省外办班等教育模式,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提高残疾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地方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地区积极开设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等机构,使残疾儿童及时得到康复训练和智力开发。四是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问题。根据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备的相关要求,实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合理配置特殊学校教师编制;重视特殊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全省特殊教育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支热爱特教、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重视提高特殊教师岗位津贴补助标准,提高特殊教师生活质量,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活力,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全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青海人大信息中心供稿)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