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
酒泉日报讯(记者 兰鑫 李生杰)1月6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酒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酒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大会应到代表272名,请假31名,实到代表241名,合于法定人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兴明主持大会并宣布:酒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李建华、詹吉有、康军、杨林、塞力克、石建明、闫沛禄、赵兴明、张普选、刘光典、哈乃、李兴茂、詹顺舟、李清振、石正林、马明远、刘文泉、郎吉忠、秀荣。
在主席台就座的除大会执行主席外,还有主席团成员:王海燕、都伟、郭益寿、王喜成、朱涛、杨克忠、陈伟、孙玉龙、张克勤、张俊明、解德庭、王玉福、李丽、李永军、黄从光、陈柱邦、哈泰、范建国。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不是主席团成员的市政府副市长王敏,市政协副主席宋建明、李如檀、孙占寿、常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兆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蒋昱程,市长助理、市公安局长李晓卫,退休老领导姚汉章、闫生茂、查干扣、刘遵义、龚智志、安久,酒泉军分区司令员杨焕林,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李峰,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金寿,青海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宗贻平、高级工程师李林昌。
列席会议的有:在酒泉的不是市人大代表的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出席政协酒泉市二届五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不是市人大代表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省属驻酒有关单位、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及旁听人员410多人。
市委副书记、市长康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主要成就及“十二五”任务目标;2011年政府工作。
康军从十个方面回顾了2010年工作。他在报告中说,2010年,全市各级政府在中共酒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两抓整推”总体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达到65.7亿元,增长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6元,增长10%;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80元,增长12%;移民年人均纯收入1838元,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5‰;节能减排完成约束性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5%;政府承诺的创业促就业、安全饮水等8件惠民实事有6件全面完成,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85%,部分跨年工程可在今年上半年竣工。
康军在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兰 鑫摄2010年,我市抢抓政策机遇,项目建设加快跟进;突出风电开发,“6+2”产业迅速崛起;坚持“一特四化”,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改善市政设施,城市功能明显提升;扩大消费需求,商贸旅游繁荣活跃;强化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加大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落实惠民政策,社保体系不断完善;靠实帮扶责任,移民开发成效显著;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康军从四个方面总结“十一五”主要成就,提出了“十二五”任务目标。他在报告中说,“十一五”时期,是酒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创造了“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过去的五年是酒泉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产业迅速壮大、人民普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付诸酒泉的实践;五年来,我们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将培育区域经济竞争力作为强市富民的有力支撑;五年来,我们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将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酒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年来,我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经过五年的努力,把酒泉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低碳经济综合示范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酒泉的市情和阶段性特征,找准我市在全省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坚持不懈地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和提升“6+2+3”产业体系,切实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付诸酒泉的具体实践。
报告提出,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移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应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加快构建“6+2”工业体系;推进“一特四化”现代农业进程;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镇聚集辐射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通道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实施“223”创业促就业行动计划,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000万元,发放贷款2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二是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造危旧校舍3万平方米;三是搭建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新农合门诊刷卡报销,解决好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工资和运行经费问题;四是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万名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五是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000公里;六是修建保障性住房3000套(户),其中廉租房1000套、公共租赁房1000套,棚户区改造1000户,发放租赁补贴1万户;七是改造农村贫困群众危房2.2万户、残疾人危房450户,改造50个村级组织危旧办公用房;八是巩固金塔、阿克塞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成果,启动肃北县试点工作,60岁以上农村老人人均发放月基础养老金55元,参保率达到95%以上;九是政府租赁门点,在10个社区设立惠民肉菜店,惠民肉菜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十是加快酒泉热电联供和天然气入户进度,年内实现城区供热380万平方米,3万户居民实现通气。
会议还印发了《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关于酒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草案)》、《关于酒泉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草案)》和大会选举办法(草案),提请大会各代表团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