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人大视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6月25日至26日,市人大副主任马孝芳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到白河县和城区对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视察。
马孝芳一行先后深入到白河县卡子镇文化站、构扒镇文化站、县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地,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详细了解了该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马孝芳对白河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县始终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文化基础条件,活跃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安康城区,马孝芳一行对市图书馆、影剧院、群艺馆、安康文庙、汉调二黄广场进行了视察。近年来,全市以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实施各种文化项目工程为抓手,争取重视,破解难题,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据悉,全市现有11个文化馆,其中市群艺馆、汉滨文化馆评为国家一级馆,8个县级馆为二、三级馆;有11个图书馆,争取投资500余万建成乡镇文化站183个,建成农家书屋2449个,投资2500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11个、乡镇服务站点45个,村级服务点2000个。建成数字农家书屋100个,建成2个重点镇文体中心和41个社区文化中心、14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投资300万元建成61个社区文化共享工程、9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育或扶持各类社区文艺班社120余家。现有有专业文艺表演人才170人。截至2011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全覆盖。
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万余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9000余处,“旬阳汞矿开采遗址”、“秦巴古盐道”、“汉阴古梯田”、成为全省重大文物发现。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馆藏文物2.2万件。建成了汉阴凤堰全国首家生态移民博物馆。汉江古会馆群、陕南古民居群在全省独具特色,宁陕城隍庙、旬阳黄州馆、紫阳北五省会馆、白河张氏民宅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正在施工。
在随后带的汇报会上,马孝芳要求,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规范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要积极探索文化展馆的科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实用价值;创新服务能力,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活动,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市长助理王汉琳出席汇报会,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文化局等部门参加了汇报会。(张乔)
(图:邓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