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广东 > 新闻报道

中山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来源: 中山日报  浏览字号: 2014年02月19日 15:15

    2月18日下午,中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孙中山纪念堂隆重开幕。会议回顾了2013年政府工作,明确2014年为我市的“深化改革年、项目落实年、效能提升年”,提出让改革创新激发中山 “二次创业”的蓬勃生机,开创我市改革开放新局面。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薛晓峰、陈良贤、邓小兵、王远明、区碧群、司徒伟湛、吴建新、黄标泉、黄永林,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历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部分大会执行主席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碧群主持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远明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潘墀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叶祥考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陈良贤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表示,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全市人民和海内外乡亲,大兴实干之风,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着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陈良贤表示,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的“深化改革年、项目落实年、效能提升年”。要在中央顶层设计基础上,把握改革的窗口期,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落实《2014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点》,从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改革创新激发中山“二次创业”的蓬勃生机,开创我市改革开放新局面。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与发展模式创新,推进城市升级与产业升级,推进社会和谐与城乡和谐,强化生态基底与民生保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出口总值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陈良贤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要把根牢牢地扎在实体经济的土壤上,优化存量、提升增量,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更要充分激发内外两个市场活力,打造中山经济升级版。二是释放要素活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要比别的城市更加开放灵活,更能聚财留人,努力成为全国综合营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三是统筹资源管理,推动城乡建设升级。建设精品城市,以城市功能完善带动转型升级。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城乡管理,高效用好土地资源,让生产空间更集约充分,让生活空间更宜居适度。四是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着眼于维护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营造包容和谐、公平正义、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让人民安居乐业,让社会安定有序。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舒适的美丽中山。强化生态基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六是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市民过上更好生活。既要注重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更要突出重点、兜住底线,让民生工作每年都有看得见的进步、感受得到的实惠,让市民更幸福、城市更包容、社会更温暖。

    经过广泛吸纳民意,我市今年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市镇两级设食品快检机构、绿化工程覆盖城乡、推进公交优先及绿色出行、加大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力度、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建场所"无三害"城市、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实现村(居)"一站式"服务全覆盖。王远明所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要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以义不容辞的政治担当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紧紧跟上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锐意进取、依法履职,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