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视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把民生工程好事办好
承德日报讯(记者李佳宁)在2012年12月20日召开的承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贾秀芳,作了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市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贾秀芳在报告中说,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竹广文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为成员的视察组,于2012年6月至8月先后对承德县、滦平县、双桥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工程进行了实地视察,并入户征询了有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县区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汇报。2010年以来,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作为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责,持续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3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项目201个,落实住房46661套,竣工住房39522套。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对81980户低收入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
贾秀芳说,视察组认为,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明确政府和部门的建设、管理职责,完善协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廉租房建设的配套制度,切实解决好廉租房规划、建设、分配和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二要加大筹资力度,强化资金监管,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三要创新管理体制,强化保障房流转机制建设和管理。严把准入和分配关,在分配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原则,强化日常动态管理。四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保证中低收入群体居住质量。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农民进城、旧城改造、扶贫搬迁和产业布局等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搞好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做好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按照“设计科学、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原则统筹安排保障性住房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中低收入家庭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真正把民生工程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