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纪实
民生之“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马惠)二十一世纪,我市的人口老龄化开始“跑步前进”,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银发浪潮”汹涌而来,“未备先老”“未富先老”“未老先忧”等问题不期而至……
8月27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次会议联组会议,13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市人大代表就我市社会养老问题,一次次代人民发问——
今天的养老差什么?
明天的养老怎么办?
……
13个方面28个养老问题,每个问题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每一次问询,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现场的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计卫局、市教育局、市地税局、市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
这是一场民生之问,这是一场创新人大监督模式的询问,它开唐山人大之历史先河,是首次采用专题询问方式对政府开展监督的新尝试,是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是转变作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全面调研做功课
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而专题询问作为询问的形式之一,使人大能够比较系统和集中地对某一问题实施有效监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询问有利于代表、委员集中表达意见和应询人清楚地表达立场,也有助于人大深入、系统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
2014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专题询问列入工作要点,并就专题询问应该“问”什么、怎么“问”召开主任会议进行了多次讨论。
“关注民生热点、突出问题导向、务求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安树彦为首次专题询问定调。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把加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养老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与广大群众的养老需求、与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目标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为推动我市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市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首先对我市社会养老工作开展专题询问,重点监督。
为了确保此次专题询问达到预定效果,主任会议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成立了专题询问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对我市社会养老工作进行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
7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常委及人大代表,分为3个调研组,由秦少清、曹金华、李全民三位副主任带队,分赴全市14个县(市)区对社会养老工作进行了全覆盖式专题调研,采取“一听、二谈、三看、四走访”的办法,现场察看了43个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我市养老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情况,让询问者心中有了底数。
激烈问答为民生
“调研中,我们发现全市各地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太平衡。请问,我市社会养老工作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询问会刚一开始,刘水盛委员率先发问。
“从全市情况分析,我市养老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得到政府的有效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的建设水平和覆盖面在一直保持全省最高。但全市社会养老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社区养老功能不够全面、养老机构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市民政局局长崔敬东在答询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答问,整个答问事实清楚,依据充分,说理有力,针对性很强,询问者、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旁听人员都很满意。
“下面哪位同志询问?”主持人话音未落,张国君委员再次对崔敬东局长发问:“我市民政部门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有哪些新设想和新举措?”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民政部门,将采取以下举措……”崔敬东局长再次认真细致地回答。
“在我市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在整体规划全市养老服务业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财政支持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在推动我市养老建设方面,财政将采取哪些措施?”
易生泉委员和周晓杰委员紧接着一连串地进行追问。
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庞秋原、市财政局局长魏文忠对上述问题逐一作了回答。频繁的发问,深度的追问,使询问会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俨然成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直面“大考问”。
接下来,询问的问题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也一个比一个尖锐。然而,一言一语贴民心,一问一答总关情。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13个政府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将这次专题询问,作为汇报工作、展示宣传、接受监督的平台,作为取得支持、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机遇。互动、热烈、紧张的民主氛围感染着会场上的每个人。
整个问询,摆实情,解疑惑,体现了诚意,回应了民意,加深了常委、代表对政府养老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正如副市长曹全民在表态发言时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提问有针对性、代表性,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市政府将进行认真梳理、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创新监督看效果
“问”只是起点,是手段,始于“问”,但绝不止于“答”,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督促进“一府两院”工作、推进发展、推动群众意愿的实现,这是人大专题询问的本义。
“此次专题询问达到了预期目的,富有成效,给这项工作开了个好头。今后,我们的询问工作将逐步常态化,完善制度并结合专题询问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修改专题询问办法,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这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安树彦在总结此次专题询问时说。
的确,专题询问是个非常严密的过程,它不仅有询问、梳理意见、交办、办理,还有跟踪、落实、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后续环节,只有做实每个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才能真正收到效果,这才是专题询问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