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孩子挤在一个床位上寄宿,不少宿舍还是危房;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围墙、大门、厕所这些基础设施。"说起广西部分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上学窘况,日前来北京列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李艳宁代表眼里涌出了泪花。此次常委会会议的议题之一是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作为关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艳宁深感自己有义务为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问题进言。
2005年9月19日至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驻桂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一行9人,对广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李艳宁就是其中的一员。就是这次调研,让她对广西贫困地区儿童的上学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话题始终围绕这次调研活动展开。
李艳宁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生诊断科副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虽然时隔半年多了,但她对那次调研活动仍记忆犹新。据她介绍,调研组先在广西教育厅听取了关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工作报告,随后马不停蹄地深入到乐业县新化镇中心小学、皈里村小学,凌云县加尤镇初中、加尤镇中心小学、泗城镇中心小学、官仓村小学等3个乡镇6所学校,与乡镇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等50多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实地察看了当地中小学的办学情况。乐业县和凌云县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艰难的办学条件深深地震撼了代表们的心。
“由于上学比较远,一些还上小学的孩子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三四十平方米的宿舍一般要住二三十个学生,他们自己洗衣服,自己生火做饭,没有肉蛋,吃的大都是青菜,床上被辱也很单薄。”“教师宿舍也是这样,由于多年没有资金投入建设,致使乡镇以下一些小学、中学教师宿舍严重缺乏,老师们有的住危房,有的借住群众家,有的无法住校,只好跑教。”李艳宁语气沉重地向记者描绘她所看到的情景。“但教育部门的人说,我们看到的还不是最差的学校。”
回来后,参加调研的代表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顾不上身心的疲惫,将调研的结果第一时间整理了出来。仅仅半个月后,一份8千字的调研报告就从代表们的手中诞生了。在这份内容详实的报告里,代表们真实地反映了广西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列举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出于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他们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十分困难,群众收入也很低,建议对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全部免费就读政策,由中央政府给予课本费、杂费和生活费的全额补助,同时代表们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义务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保证政策性教育投入到位,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虽然调研活动很辛苦,但李艳宁感到收获很大,“通过专题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人大代表,我们有义务把下面的声音反映上来。”李艳宁言语恳切。
据统计,在去年九十月间开展的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中,共有1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专题调研,共提交调研报告170多篇。这次规模较大的调研活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针对社会上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委托各地人大常委会组织当地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的。
“希望今后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专题调研活动,时间可以持续更长一些,以便能把问题了解得更深入透彻,调研活动有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李艳宁如是说。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