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位全国人大代表亮相第二场“代表通道”

周光权代表和韩德云代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

浏览字号:        日期: 2018-03-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3月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10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上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张甲天、傅信平、韩德云(从右至左)走上代表通道。   左图为法制日报记者向代表提问。                法制日报记者 居杨 摄

    □ 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

    作为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亮点之一,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10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亮相,他们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强国建设和司法改革接受媒体采访。

    今天参加“代表通道”的10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4位代表谈了司法改革相关话题,其中,有两位代表回答了《法制日报》记者的提问。一位是来自河北代表团的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权代表,还有一位是来自重庆代表团的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执行合伙人韩德云代表。其他两名代表分别是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张甲天代表和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傅信平代表。

    周光权代表: 希望公众多参与立法

    在回答《法制日报》记者提出的五年来我们国家立法工作有何最大特点的提问时,周光权说,近五年来,全国人大及各专门委员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完成了民法总则的制定,以及民法分则各编的大致立法方案;修订了环保法和食品安全法,这两部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呼吸和舌尖上的安全。此外,还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保护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我们今天能够安心的网上购物,能够使用微信支付,能够使用这些聊天工具,背后法律的支撑很重要。”

    周光权说,“立法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关联,需要大智慧,同时特别需要汇集众人的智慧,靠立法者一家是做不到的。”他提议:“立法草案向大家征求意见的时候,相当于立法者喊你来参与立法的时候,我们大家尽量结合你的本职工作,结合你所知道的情况,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贡献你的智慧。”

    “大家的眼睛不能只盯着个人所得税法,还有大量的法律涉及到民生,涉及到个人的日常生活,过去五年大概只有16万人提出过46万条立法的修改建议,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公众能够参与。”周光权呼吁。

    韩德云代表: 成为广大群众的律师

    韩德云是重庆代表团首位在“代表通道”亮相的代表。在回答《法制日报》记者提出的“司法改革过程中,作为律师,最大感受是什么”的问题时,韩德云说,随着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律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感受最深的就是,律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一届比一届多,这就说明律师积极参政议政的表现,更加得到党和人民肯定。“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律师22人,而十届仅有8人,作为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律师,我为自己能亲历这一变化感到特别高兴。”

    韩德云同时指出,现如今律师业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如,全国30多万律师中,大约有75%的律师在东部,即使在中西部地区执业的律师,也正在向经济较好的城市集中,这导致律师的地域分布和基层老百姓的需求极不平衡;再比如全国法院去年结案约2000万件,但有律师代理的诉讼案件却不多,律师代理率低,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打官司得不到律师帮助。

    韩德云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之后,新一届司法部党组把加快这个体系建设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作了全面部署,从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到开办12348中国法网,为律师成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开辟了空间,令人欣慰,令人振奋。

    谈到作为一名律师人大代表最大的愿望,韩德云说,希望可以继续推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政府采购,就像重庆,通过政府采购,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所有法律援助案件应援尽援,“所以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政府采购公共法律服务落到实处、落到老百姓最需要之处,让更多的律师成为广大群众的律师。”

    张甲天代表: 让公平正义不再抽象

    张甲天今天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司法公开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的获得感有哪些”时表示,山东省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智慧法院,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保廉洁。

    “于欢故意杀害案二审审理期间,山东高院用图文加阶段性视频的方式,把庭审的事实细节、证据认定以及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全程网上直播,先后发布了165条微博,有1.7亿次的点击量。”张甲天说,上述庭审不仅使犯罪得到了应得的惩处,公正及时得到了伸张,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庭审变成了一场全民共享的生动公开法治课,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司法公开方面,张甲天透露了山东法院系统建设智慧法院的情况。据介绍,目前山东三级人民法院已经建设了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的网上办案系统,人民群众可以在每一个诉讼环节实时和法官互动。“看得见,听得到,可以实时互动,公平正义不再抽象,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傅信平代表: 通过大数据全程留痕

    傅信平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司法机关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问题时说,大数据的应用,能让检察官能够更好地办案,让检察机关能够更好地监管,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监督。

    据傅信平介绍,贵州在大数据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前列,贵州检察系统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建设了三大系统、六大应用平台。“就是事前有服务,事中有监管,事后有评价。事前,系统会将大量的检察数据,类案的相关情况推送给检察官;事中,在办案的过程当中,如果程序、事实、证据、量刑建议等出现了偏差,系统会自动提醒提示;事后,系统会将评价分析的情况推送给检察官。”

    傅信平表示,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做到全程留痕,实时监管。除了需要保密的情况以外,所有的信息均对外公开。当事人、律师等所有人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案件的承办人的情况、办理的进度、办理的结果以及类案的情况,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

    他还表示,今后争取将点数据、线数据变成块数据,让大数据互通互联更强,让大数据为司法办案服务、为规范司法行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当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制日报北京3月9日讯

  来源: 法制日报 2018年3月10日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