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监督

询问:将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解决粮食结构问题 提高粮食自给率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5年1月5日

中国人大网讯 2014年12月2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分组会,就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茂东提问说, 根据报告,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71亿公斤,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目前,我国已实现了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而我国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粮食不安全因素增加。1.粮食品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我国食用植物油原料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大豆,多年来产量徘徊不前,在1500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2013年进口量更是高达5900万吨,相当于国际贸易量的60%,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国内自给率仅为20%。距离我国食用油60%的自给率差距很大。我国大豆平均单产约135公斤,木本粮油约1.5亿亩,平均单产不到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棉花平均单产皮棉87公斤左右,且纤维不足、质量不高,还有我国的蔬菜、水果等作物普遍质量不高,特色与优势不明显,缺乏高端精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2.我国粮食自给率近年来似乎有所下降,部分品种的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自2009年以来,我国粮食已由净出口逆转为净进口。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的谷物进口量比上年飙升了156%,达1395万吨,约占国际贸易量的5%。其中,玉米进口增幅逼近3倍,大米进口增幅逾2倍,小麦进口增长近1倍多。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的谷物来计算粮食自给率,虽然达到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属于基本自给,但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在今后不跌破95%呢?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当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来解决。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大米进口国和第二大的小麦进口国。如此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是非常可怕的。偌大的国家,粮荒不容忽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民以食为天,人们是否有饭吃、是否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忧患意识,不能因为粮食连年增产而掉以轻心,沾沾自喜。一个国家的真正发达,不仅是体现在工业文明程度有多高,恰恰也体现在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上。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远见,也要看它对待农业的认知程度。在众多国家纷纷抛弃不赚钱的农业时,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却仍然坚守农业。美国每年都给予农业巨大的补贴,因此,在美国搞农业,农民赚钱,而国家并不赚钱。发展粮食科技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美国、欧盟等国家都制定了现代高技术的粮食科技战略。因此,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粮食生产上要在科技进步上做文章,建立各项切实可行的制度,从政策和科技上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这里有两组数据:第一组是,今年9月份国内大米、玉米、大豆、棉花价格分别比主要港口到岸税后价每吨高出34.2%、58.1%、35.9%、16.9%。第二组数据是一位村长告诉我的,一亩小麦风调雨顺时可收成800斤,1元1角一斤,可卖880元,成本是,耕作与灌溉45元、种子55元、化肥95元、农药25元、收割45元、成本合计265元,扣除成本剩615元,再加上政府的粮食直补110元,共计收入725元。农民兄弟讲:“精打细算耕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工六天半”。请问,在这种状况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把粮食生产好呢?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回答提问说,确实粮食“十一连增”以后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国家人口众多,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问题。现在粮食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一是刚才委员讲的,国内外价差拉大,而且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下降,这确实给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搞好下一步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也多次进行了研究,今年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首先就是要确定坚持以我为主,要保证产能,要依靠科技,同时要充分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再有,就是要引导发展规模化的生产,支持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实际上我们国家粮食单产的水平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并不低,效益低是因为我们的规模比较小,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的上升。所以要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发展粮食的规模化生产,来提高粮食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要通过更加精准的粮食补贴政策和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研究,要把品种的优先顺序排出来。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就这么点资源,农产品什么都要靠自己解决,确实面临现实的困难。实际上我们进口的情况大体上是两类,一类确实是紧缺。比如大豆,油料、棉花,这类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的调剂解决;另一类进口,比如粮食,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粮食的量不够,而是因为价差大,刺激了进口。所以现在老百姓讲,收购入库,进口入市,现在是这样一种局面。我们库存的粮食现在达到了将近7000亿斤,比重相当大,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很好地研究。而国际市场价格便宜,加工企业又愿意从国外进口,所以现在我们财政的压力也大,库也不够,年年在修,还年年不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两难的选择。最近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总结起来面临的难题是补贴的天花板和价格的天花板双碰头。我们的补贴现在有的品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入世的承诺,所以补贴不仅受到财力的限制,也受到入世承诺的限制,价格上升的空间、提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另外,我们还有资源瓶颈的约束,现在地下水超采的问题,土壤污染的问题都很严重,这些问题要统筹研究。

责任编辑: 王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