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委员提问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2-3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吕薇]我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的变化,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重要的战略时期,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制造业也从低端制造逐步向中高端制造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正在加快,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

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开发人才和科学家,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高技能的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但是,现在的教育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办学层次上高等教育扩招比较快,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高校的目标定位趋同,综合性大学比较多,特别是进行大学合并后,专科学校少,结果是人才需求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普通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还有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地方大学师资和资金都比较薄弱,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适应社会需要,优化结构布局,特别是提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请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

[杜玉波]刚才您提到了几个问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层面谈到了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知道,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当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结构调整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知道,到2010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现在达到310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6.5%,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高教毛入学率达到40%,未来10年要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适龄人口下降将贡献10个百分点,这么一计算,实际上规模增长拉动只是6个百分点,所以说还是要稳定规模,在规模和结构的关系上,重点是调整结构。这6个百分点的发展增量,也是主要用来调整结构的,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公办高校本科规模相对稳定,十年增加不到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也是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用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结构调整的任务概括起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导向、两个重点。

一个导向,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服务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城镇体系的建设。

两个战略重点,一个重点是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来说,一是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明年国务院将再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也原则同意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我们将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层面努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二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高校分类管理办法,按照需扶特的原则,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特长,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三是建立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通过目录指导、规划引领、分类评估、信息服务、拨款引导等方式,推动高等学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性大学,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基础行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急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在研究生教育上,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大体上相当,这是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是在区域结构上,要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地说,一是省部共建,与目前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共建22所高校,支持这些高校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招生倾斜,从2000年到2011年,部委所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从45%降到了25%。调整后存量及增量主要投向了中西部地区,2011年支持中西部招生规划,投放招生计划增量是15万人,这15万人就相当于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60所每年招生2500人的大学。中西部计划输入省(区),2011年最低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60%。高校设置也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向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三是对口支援。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目前已组织了94所高校帮扶67所受援高校,覆盖了中西部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是资金和项目倾斜。2011年财政部专门设立了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2012年国家发改委也将启动专项工程,支持中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这些重大的措施,都将纳入正在制定中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总体方案。这个计划,即将启动实施。当然,我也感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高等教育结构得到显著改善。谢谢。

[朱之鑫]刚才,教育部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我简单地补充两点。第一,从结构上来说,发改委明年准备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在总体思路上,主要是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于地方发展。二是在建设任务上,主要是“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建设。三是在实施方式上,为了覆盖中西部更多的学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准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四是在实施范围上,“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本科高校。最后一个是大家所关心的,在学校选择上,为了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我们考虑优先支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合理,优势突出,有明显的办学特色,重视潜心育人的地方高校。具体的学校选择工作将交给省级人民政府按照上述原则来确定,这项工作近期就要启动。

关于优化教育结构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总量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向委员们汇报,一是既要考虑国家发展的需求,这是重点,也要兼顾公民个人发展的需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现代社会,人才资源的分布大体呈一个金字塔型。从规模上讲,高端管理型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低于中低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我们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时期,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梯次发展,我觉得对技能型劳动者在规模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必然是十分迫切的。今年,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是675万人,实际上招了将近68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刚才已经汇报了,也有800多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这几年逐年下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从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来看,有两条要做,一是稳定高等学校的教育规模,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合理地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我认为还有一条,就是要充分考虑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当前我们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要保持适龄青年上大学的合理升学比例,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们这几年高等学校的录取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随着生源数量的下降,高考的录取率还会呈现一种持续的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说,满足了大部分适龄青年上大学的需求。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招生总规模的基本稳定,保持一定的升学机会和选拔比例,非常必要。在这里,我也呼应一下杜部长讲的,在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的背景下,政府应该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刚才我们讲到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就是一个地区公平的问题。另外,对一些高考升学率较低的地区,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这些地区的入学机会。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 沈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