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代表

为了大伙儿的日子一直好下去

——追记原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下)

浏览字号: 来源: 农民日报 2015年01月27日

    记者张凤云

    一九过后没几天,一场不大不小的雪降临凤城,来年春旱的担忧又少了几分。然而大梨树人的心里并不轻松。毛丰美去世的这一百多天里,总让人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那些在村办企业上班的,抑或自个儿做点儿小生意的,手上的活儿松下来的时候,心里不免空落落的。

    一车皮土豆和小米,刨了大梨树的穷根

    “我就怕他得罪人呀。咱干什么不吃饭呢?非干这个村干部。”回想起30年前的事儿,毛丰美的老伴丁桂清唏嘘不已,“去选干部了,那天我还掉冰窟窿里了。我就哭。我说你还非要干呐?他说,‘硬要选我,我能不干吗?’”

    1980年,毛丰美成了村里的大队长。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贫困大队,村干部的工资都是挨家挨户收上来的。毛丰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干部的工资。

    可钱从哪儿来呢?老毛看见外地拉来的土豆和小米有赚头,就蹲在火车站看卸货。循着麻袋上印着的地址,借了点儿钱就和几个人去了黑龙江。

    “俺们带那点儿钱也不够用啊。老毛就跟人家说,这么的不好吗?你们着急卖,俺们着急买,俺们人就在你们这儿押着,卖完了回来赎人。这么一来二去这钱就倒腾过来了。”一位跟着老毛贩过土豆的村干部说。

    忙活一个冬天,扣除各种花销,净剩1万元。大家伙儿的心气儿一下子提了起来,群众的眼睛也亮了。

    而那个时候,全国农村刚刚包产到户,改革的大潮已迫不及待地涌了过来。毛丰美心眼儿活,思路也宽。1983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就带着大梨树的人们在凤城火车站旁连租带买了6间民房,开起了小旅店。1985年,又开始到城里建宾馆。几年工夫,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电熔镁厂、工业硅厂等十几个企业,全村900多名剩余劳动力进城、进厂,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

    1992年,大梨树村投资建设了当时辽东最大的封闭市场——凤泽大市场和龙泽蔬菜批发市场,并很快成为凤城地区集轻工、农贸为一体的物资集散地,为城乡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村集体年纯利润达到400多万元,为大梨树带来了宝贵而又稳定的发展资金。

    认准的道儿,再难他都会走下去

责任编辑: 李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