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三农”安天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6-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走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忆起小岗之变,依然感慨不已。

  1979年早春,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

  温饱之后,如何让数亿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严宏昌说,分田到户第二年,小岗村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之后的20年,小岗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

  小岗村的经历,是当时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处于十分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

  对于中国来说,9亿农民是一个作出过巨大奉献的群体。

  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4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在着眼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中央多项重大涉农政策高强度密集出台,其支农力度之大、强农措施之强、惠农政策覆盖之广,前所未见。

  从向农村“取”到向农村“予”,这一历史性转变,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2006年,延续了2000多年中国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被中央一号文件画上了句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

  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接踵而至。从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到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和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达到54641万吨,连续7年增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增量达到766元,刷新历史纪录;实际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农民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如今的安徽小岗村,再次成为全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近1/3的农户购置了小汽车,村里铺上了柏油路,路边有新房,田间有大棚。

  小岗农民编了一段“惠农政策顺口溜”,来描述农民生活:“种田不交税、种粮有补贴、看病有农合、养老有保险、上学免学费、走路‘村村通’、家电还下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靠几代人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新的胜利,广大农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代群)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6月28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