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为百姓多做实事
——记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人大主席朱忠华
摄影/ 陈波
他,坚守乡镇27 年,担任乡镇人大主席8 年,始终心系群众,保持一线干劲,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他,身患肝癌,5 年间先后做了4 次手术,仍然乐观坚强,坚守岗位,倾力工作;
他,就是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人大主席朱忠华,一名最美基层人大干部。
“白天工作没做好,晚上睡觉睡不着”—— 他始终保持一线工作干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生动诠释了新时期“老乡镇”精神
1987 年,当时只有25 岁的朱忠华刚从部队退伍,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了临安县马山乡林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的27 年里,他先后在马山、紫水、藻溪、西天目、千洪、板桥等6 个乡镇工作,靠着实干苦干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乡镇领导,把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基层。
2006 年8 月,朱忠华从千洪乡党委书记转岗到板桥镇人大主席。担任人大主席后,很多人认为,他退到了“二线”,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但朱忠华不这么认为。他深知,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基层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和民意机关,处在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线”,老百姓期望值很高。他决心不仅要当好战斗员,继续奋战在基层一线,更要当好服务员和指挥员,按照党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人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板桥镇辖区内共有50 多名镇人大代表,11 名临安市人大代表,2 名杭州市人大代表,怎样发挥辖区内人大代表的作用?朱忠华的办法是多组织活动,让代表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参与到支持监督乡镇中心工作中来。为此,镇人大每个月都安排了市、镇人大代表活动。“1 月,组织镇代表小组活动,征集对政府实事项目的建议;2 月,开展走访帮扶困难群众活动,结对困难户;3 月,开展代表之家创建工作,对代表进行信息平台操作培训;4 月,深化开展关爱‘母亲河溪’活动,监督检查企业排污及污水厂运行情况; 5 月,督查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情况;6 月,督查政府实事工程进度……”镇人大全年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情况,公开张贴在代表联络站的公示栏中,做到“一年工作早知道”。
人大代表的活动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灵溪、三口溪是板桥镇两大主要河道,原来河水很清澈,后来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母亲河”却“受伤”了。2013 年7 月,朱忠华组织30多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冒着高温酷暑全程走访三口溪、灵溪沿线。每到一处,他们都认真查看水质、了解情况,还拿着照相机和小本子,把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并拍照记录,这里有家养殖场污染河道,要尽快关停;那边河道堵塞严重,要抓紧时间疏通……他们对发现的4 类20 个问题及时进行了交办,要求镇政府和沿线各村尽快进行整改。
为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到位,镇人大将全镇所有的河道划分成15 个河段,由市人大代表作为联系责任人,镇人大代表担任每个河道段的河道长,全程跟踪监督。“如果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未能整改落实,怎能对得起信任我们的老百姓,怎能让群众满意呢?”朱忠华说。
通过持续监督,板桥镇结合“五水共治”工作,启动了“清洁水源,大家给力”治水专项行动,累计清除河道垃圾、淤泥1000 多吨,关停畜禽养殖场1 家。还专门建立了巡查员队伍,正式聘请了34 名老干部、老党员,负责15 个行政村的河道和违章建筑巡查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发现并及时制止乱倒垃圾、随意偷排、乱搭乱建等行为,“母亲河”又恢复了涓涓清流。
在履行好人大主席职责的同时,朱忠华还分管板桥镇的综治信访工作。他刚分管时,这项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倒数第二。朱忠华发挥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协调的优势,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以真诚和善意打动当事人,化解矛盾和纠纷。综治工作当年就扭转了局面,此后连年考核全优,并连续三年被临安市政法委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朱忠华被杭州市政法委评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在朱忠华分管板桥镇综治信访工作的3 年间,由他亲自或主持调解的上访、信访事件不计其数,全部实现了息诉息访,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朱忠华(左二)喜欢到村里走访,与老百姓拉家常,在交谈中了解民情,做群众工作。摄影/ 蔡荣章
对公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上心,“白天工作没做好,晚上睡觉睡不着。”这就是朱忠华对待工作的态度,他说,“人大干部、人大代表只有多为百姓办实事,百姓才能把你当成贴心人。”
“ 百姓想做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为民代言、为民办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待在基层能为群众踏踏实实多干点儿事”,是朱忠华数十年坚守基层岗位最朴素的想法。
2011 年起,朱忠华根据乡镇统一安排,负责联系豆川村。作为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三板线,因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村民多有怨言。朱忠华了解情况后说:“我一定把大家的愿望要求向上反映,并尽自己最大努力推动道路尽快修建好。”此后,他及时将群众要求向临安市人大常委会反映,多次到临安市交通局等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争取项目资金,并发动村里和百姓筹措资金。经过他的呼吁和多方协调,三板路终于在2012 年下半年开工修建,并于2013年5 月全部完工。眼看着三板路从坑洼泥泞的黄泥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村民们都称赞这条路修得真好,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饮用水问题一直是豆川村村民比较关注的问题,多年来都是从山上接引山泉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旦遇上干旱天就更没辙了。朱忠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今年上半年,他带领村班子向镇里申请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共筹集资金约60 万元,顺利开启第一期饮用水工程。开工后,朱忠华拖着刚刚动过手术的虚弱身体,脸色苍白地跑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通水后,他又一次次去村里,挨家挨户地询问水质情况。村委班子成员李材生心疼地对他说:“有些事情,你就电话里和我们联系好了,不用亲自跑进来了!”朱忠华笑笑说:“只有亲眼看到你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我心里才踏实。”
豆川村通水后,朱忠华(左一)挨家挨户地查看水质情况。摄影/ 蔡荣章
对于豆川村,朱忠华比往自己家跑得还要勤快。联系豆川村3 年来,村里大大小小的惠民工程上了一个又一个:对3 个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筹措资金建起了3 公里的防洪堤,保护了农田;修建三板路;实施饮用水工程……一件件实事、好事,看得见、摸得着。每当他看见老百姓高兴的样子,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他常说:“人大主席要时刻关注民生民利,百姓想做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办”—— 他立足岗位,认真履职,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朱忠华连任两届乡镇人大主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审议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而事关地方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又离不开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支持,如何让乡镇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他的这些思考因为2013 年年底率先在临安市开展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而付诸实践。
“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就是本镇的实事工程项目事先由镇人大代表向选区群众收集意向项目;代表小组对建议实事工程项目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镇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后,在镇人代会上提交全体代表表决通过,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接受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朱忠华对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有着清晰的认识。
为了确保政府实事工程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普惠性,朱忠华组织镇人大代表深入选区和农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累计收集实事工程意向项目35 个,内容涉及村镇建设、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
朱忠华带领工作小组根据民生需求、财政投入等因素对征集到的意向项目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剔除了一些投资过高、工期过长、公益性不强和立项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并将这些初步候选项目交镇政府有关部门,由其对项目所需经费进行初步核算,形成比较详细的初步候选项目,提交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而后,又经镇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后,确定了12 件实事工程候选项目提交镇人代会表决。对未被列入候选项目的建议,朱忠华还专门向有关代表进行反馈和解释说明,取得代表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1 月12 日,在板桥镇人代会上,50 多名镇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10 件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结果当场计分,当场报告,当场公开。人代会后,镇政府提出了分解落实方案。年中,朱忠华又组织代表实地查看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朱忠华还组织代表对实事工程进行监督。于是,在政府实事工程三口集镇自来水和豆川村自来水工程现场,经常有代表和群众主动充当义务监理员,拿着照相机、摄像机记录工程质量问题。更让代表和群众高兴的是,目前,投资1200 万元的票决项目——板桥镇中心幼儿园新园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朱忠华还打算,明年的镇人代会要听取镇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专题报告,并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还要向社会公开。
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因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体现群众的意志,因而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实现了实事工程由政府“拿主意”到群众“说了算”的跨越。
“多接地气,工作起来自然就有底气”—— 他进村入户,现场看、现场办,用脚步丈量民情,把群众当成自家人,与群众打成一片
朱忠华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他喜欢跑到村里去,喜欢和老百姓拉家常,像朋友、亲友式地谈话,在交谈中掌握情况,做群众工作。
今年,临安市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大走访活动。豆川村384 户农户,朱忠华一口气走访了一百余户。他发现52 岁的低保户骆祥法母子二人居住在一座解放前建造的四合院里,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骆祥法因智障丧失了劳动能力,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没有能力修缮房屋或建造新房。母子俩的安危,时刻牵动着朱忠华的心。这个四合院原先有6 户人家,虽然其他几户都早已搬离,但是拆迁却涉及他们的利益分配问题,并非易事。借助“三改一拆”政策,朱忠华多次上门做其他户主的工作,指导村干部公正公平地处理好6 户人家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危房拆除了。随后,朱忠华又帮助申报危房改建补助款,终于为母子俩盖起了三间小平房。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朱忠华常说。只要是对集体、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他总是义不容辞。2013 年6 月,豆川村两个村民小组数百名村民联名向镇、村要求拓宽村道,而这条联系自然村之间的3 米宽的水泥村道是2012 年由交通部门和镇、村共同出资新建的,完全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他对基层情况的了解,朱忠华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来到现场实地查看,发现紧挨着道路的是水库,如开路打石,石头就会掉进水库,影响库容。他又来到农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发现所谓的拓宽道路,原来是部分村民看到当时建材市场石料价格高且供不应求,想以拓宽道路为名非法采石牟利。
但是,拓宽道路的要求已由村里报到镇里,如处理不慎,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朱忠华主动请缨,接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他联系了林业、国土等部门实地勘察、研究对策,又召集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召开论证会。会上,林业部门告知村民,这块山地是公益林保护区,不能随意破坏;国土部门也指出,拓宽道路需要进行规划审批。而朱忠华“掏心窝”的话语更是让村民心悦诚服:“石头打下来是否要外运,运输过程中路桥受损怎么办?”“开山拓路,里面村民出行怎么办?”“掉到水库里的石头怎么处理?”……一场一触即发的风波在朱忠华的耐心说服下化解于无形,集体的资源也得到了保护。
朱忠华不仅自己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他还通过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来推进辖区内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板桥镇有两个代表联络站,其中一个代表联络站就设在镇人大的办公室内。代表联络站每季度安排一次接待选民活动,每次安排6 名市、镇人大代表参与接待,而朱忠华却参与全年所有的接待选民活动。同时,在他主持下,镇人大制定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要求每位人大代表联系3 至5 户选民,每年走访选民不少于30 次;要求代表通过个别走访、座谈、视察等形式,切实了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通过口头或书面意见的形式向本级人大反映,帮助选民解决实际困难。这些举措,促进了人大代表同选民群众的联系。
在同事眼里,朱忠华是一个“办法多、点子多、工作方法有一套”的全科干部。朱忠华对年轻的乡镇干部给出自己的经验:做乡镇工作,要善于和老百姓打交道。只要多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起来心里自然就有了底气。
“身体没有垮,精神更不能垮”——他坚守忘我舍身的公仆情怀,在一线辛勤耕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期繁重的工作和没有规律的生活透支了朱忠华的健康。2009 年8 月,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吃不下饭,全身无力,体重不足百斤。当时镇里正要组织干部体检,他也想趁机好好查一查。可就在这时,分管综治工作的他突然接到了电话,被告知如龙村8 组几十个村民要去市政府上访。如龙村的问题由来已久。1979 年,当时的板桥乡如龙大队筹建水泥厂,厂址坐落在如龙村村民8 组。前些年,8 组村民要求水泥厂归还土地。他敏锐地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果断地放弃了体检,第一时间赶赴企业现场调解。事情远不像想象得那样简单,一方面,村民认为土地是集体的,是他们组的,他们要收回就收回;另一方面,水泥厂已经被村里承包出去经营5 年了,怎么可能说收回就收回呢?朱忠华不分昼夜地上门宣讲政策,但村民觉得他“偏向村里、官官相护”,对他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
一天,朱忠华又一次来到村里调解,百余名情绪激动的村民集聚在村委会门外不让他出去,要他当场给予答复。村委会主任陈志锡见势不妙,劝朱忠华从后门赶快走。同去的综治办主任童雪峰也准备给派出所打电话报警。朱忠华及时阻止了他:“先不要报警,公安参与了,抓了人,会让村民的对立情绪更加严重。我们还是自己来处理。”他又对村干部说,“我今天来了,就没打算走,一定要把事情妥善处理好。”朱忠华强撑着病体,来到村民面前,“有话好好说,你们派出代表来谈判。”村民8 组选派出梁金炎等9 名农户代表来协商解决此事。那些日子,朱忠华白天有空白天去,晚上有空晚上去,了解群众和企业诉求,抓住重点,逐个做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如龙村上访事件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朱忠华这才安心地去体检,没想到却迎来一个晴天霹雳:肝癌,三公分!“为了给我们调解,朱主席耽误了一个多月才去体检。如果早点发现,肿瘤也不至于长这么大,朱主席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啊!”得知朱忠华生病的消息,梁金炎眼睛红了。
2009 年9 月17 日,朱忠华去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动手术。一周后回到临安,当晚,母亲也因肝癌去世。遭遇丧母和重病的双重打击,朱忠华却乐观和坚强地面对。术后仅仅休养了3 个月,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2011 年,朱忠华右肝上又长出了一个2 公分的肿瘤,浙一医院的专家为他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当时正是市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关键时期,依法选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和镇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加强和稳固,他这个人大主席万万缺席不得。朱忠华不声不响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身体尚未复原的他,每天累得一下班回家就躺下,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不懈的努力,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2013 年7 月和2014 年5 月,朱忠华又先后做了两次射频消融手术,每次都只休息几天就悄悄地回到工作岗位,很多同事甚至都不知道他5 年之间竟然做了4 次手术。面对重病,他始终保持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他思考得最多的是“怎样活好每一天,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他经常说:“身体没有垮,精神更不能垮。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坚持上班,为老百姓多办实事。”(阮重晖 聂江 肖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