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多么划算的“代表之家”

——甘肃乡镇人大采访手记(下)

张璁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20日

    □当务之急,解决好制度运行的基础问题。一个钱的问题和一个人的问题,其实不大的投入就能保证乡镇人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基层采访常常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发现。在甘肃农村的许多乡镇都建起了“代表之家”——一个供人大代表日常接待选民、学习培训、组织活动等的固定场所,从而把平时散处各村的代表组织调动起来。有没有这样一片“根据地”,对于乡镇一级人大代表能不能履好职,效果大有不同。在采访的路上,我很好奇,像建这样一个“代表之家”开销要多大?得到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一个“代表之家”当地每年只用投入6.5万元就能正常运作。

    这样一个数字释疑了这趟甘肃乡镇人大采访之行的最大困惑:为什么经济并不发达的甘肃反而会在乡镇人大工作上走得更靠前一些?简单来说,目前制约乡镇人大发展的,首要并非是经济条件,而是重视不够。

    如果说对于我们在甘肃走过的几个贫困县,从有限的财政经费中为每个乡镇挤出这6.5万还是件需要咬咬牙的事情,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来说,这笔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说连甘肃都可以把乡镇人大开展得有声有色,那么其他地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搪塞敷衍的理由。

    要想让各地党委政府重视乡镇人大工作,首先就要改一改他们认为乡镇人大远离中心工作的狭隘观念。在甘肃采访时,我就听人讲过乡镇人大代表怎么助力农村扶贫的故事。精准扶贫在甘肃农村的工作里算是重中之重,但在农村评贫困户有时却是笔糊涂账,为享受政策优惠,不少人想钻空子,导致精准识别“不精准”。这时,乡镇人大代表就派上了用场,一方面他们就生活在当地,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他们有法定的监督职责,因此就直接介入了评选过程的抽查核实。果不其然,在代表的抽查中部分农户被查出评选程序有问题,于是这些人被提交到乡政府要求整改,而不出一个礼拜就收到了整改完成的答复。

    乡镇人大扎根在农村社会生活的土壤里,识民情通民意,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只要各地能重视起来,一点阳光雨露就能让其茁壮成长。

    因此,当前激发乡镇人大活力的当务之急,不是推出一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创新”,而是扎扎实实先解决好制度赖以运行的基础问题。据我观察,甘肃的思路就是解决了一个钱的问题和一个人的问题。在经费上,不大的投入就能保证乡镇人大运转起来,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在干部选任上,甘肃的做法是将乡镇人大主席的工作经历,作为任职乡镇长的必要条件,在提拔任用时将乡镇人大的干部与党政干部一视同仁,这样就避免了乡镇工作“退居二线”式的自我倦怠,人才也愿意流向乡镇人大。

    事实上,我们看到,如果乡镇人大的基础问题能够解决,乡镇人大不仅不会“撂荒”,反而会在扶贫、信访、卫生、环保等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自发结出创新实践的果实。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乡镇人大工作,这其中有巨大的制度潜力正等待挖掘。

责任编辑: 沈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