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之后也设立了信访部门,负责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此后,人大信访工作在实践中成了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人大信访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为此,贵阳市人大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一系列信访工作制度,接待和处理了大量信访事项,有力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2004年8月,全国人大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贵阳召开,贵阳市人大介绍的信访工作情况受到高度关注,其经验被总结为“贵阳模式”。当时一位领导同志的评价是:“在中国的西部,在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性地创立了人大信访工作的‘贵阳模式’,这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把“贵阳模式”的经验概括为:做到了定位、内容、制度、方法、模式、标准的“六个创新”;实现了信访工作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的“四个转变”。
一、“贵阳模式”的运行
“贵阳模式”以“信访法律咨询——联合接待”的信访工作模式为载体,将人大信访工作作为提升人大监督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操作则由人大代表、常委会所任命干部、法律咨询员共同接待信访人。至今,共有100余名法律咨询员、200余名基层市人大代表、50余名市人大机关干部、市政府城市拆迁等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每周三的信访联合接待工作。此举使信访平台得以延伸和扩展,人大信访工作得到改进与完善,对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起到积极作用。
1.代表接待并督促办理。每周三均安排一名市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通过建立代表与信访群众之间的联系,让代表知民情,晓民意,更好地为民代言,为民履职。如贵阳市慈庵巷37号住户林某多次到市区有关部门反映2003年因口角被物业管理人员雷某打成重伤一案,多年四处奔波毫无结果,偶尔听说市人大有代表接待,2008年3月到市人大上访,一名市人大代表与法律咨询员共同接待了她,随后,代表与法律咨询员走访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并由人大代表提出监督办理意见,半年后,该案办理结束,雷某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附带给予上访人民事赔偿4万元。5年多的上访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2.启动人大监督程序。对群众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信访部门梳理后提交人大有关执法检查组进行监督。如2005年6月贵阳市某小区居民群体上访,反映饮用水问题。经过调查,情况属实。市人大遂以常委会执法检查贵阳市城市供水条例为契机,将该片区供水问题作为贯彻执行城市供水条例存在的问题写入了执法检查报告,责成市政府认真整改,三个月时间解决了困扰当地居民九年的饮水问题。
3.为常委会和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信访部门定期进行信访综合分析,并将信访综合分析提交常委会和代表。针对常委会会议议题,每两月提供综合分析给常委会组成人员或执法检查组(或人大代表)。如在对土地承包法、水土保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进行执法检查工作中,信访部门均提前提供有关信访信息,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代表根据信访综合分析,依法监督信访问题的解决。如2005年,群众反映贵阳市两城区部分中小学违规收取借读费、择校费等。经代表持证视察后,违规收取的1148余万元全部退回。又如群众举报的云岩区综合执法局修建违法建筑的问题,经过代表进行专题视察后,依法予以拆除。
4.法律咨询员解疑释惑。2003年开始,市人大建立了信访法律咨询员制度,由近百名法律工作者担任义务法律宣传员,向信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通过法律咨询员耐心的、面对面的沟通,将信访群众引导到法律框架内,使矛盾在理性的状态中得以化解。
5.发挥上下联动的优势。对于跨地区的疑难信访事项,采用邀请省、区、县(市)人大信访部门参加座谈会、案情讨论会、信访约见会、信访协调会的方式,进行专题调研和集中办理。在此模式下,针对几位多次上访无果的老上访户反映的问题,市、区两级人大联合办理,理清了法律关系和办理思路,最终解决了问题。
6.与专门委员会共同办理。如群众反映法院违规收取“其他诉讼费”问题,信访部门会同市人大内司委约见市中院有关负责人,促成了市中院《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诉讼费收费的规定》的出台,违规收取其他诉讼费问题被明令禁止。又如针对执行难问题,信访部门与内司委共同约见相关法院和法官,结合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对执行工作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二、“贵阳模式”的特点
(一) 信访工作理念的更新
信访工作是反映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生活中的困难、群众的建言等等,都可能会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经过分析归纳后的信息,将成为立法、监督和代表履职的依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贵阳模式的“理念更新”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信访人不是“刁民”,他们来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一方面表明了对信访部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信访部门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人大的信访部门更是要为立法、监督工作提供信息服务,要成为代表了解民情民意的窗口。如《贵阳市捐献遗体和角膜办法》、《贵阳市人大代表持证视察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出台,都来自信访渠道。
除此之外,信访工作中的“老大难”信访案也使人大可以充分有效地行使权力。市人大曾梳理出几件上访多年的信访案,采用代表持证视察、带着案例全程视察等方式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通过视察,及时发现了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在严肃批评相关部门,使之整改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问题。
由上可见,人大信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群众信访活动的积极因素,在解决上访人问题的同时,也能对同级“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真正维护人民利益。有此共识之后,信访案件,甚至老大难信访案,都不再是机关工作人员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的问题,反而成为推动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有了这样的理念,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访工作的优势。
(二) 信访接待模式的创新
从1999年开始,贵阳市人大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轮流接访制度”,直接体察民情民意;建立“倾听民意制度”,使人大与人民群众能良好沟通;还建立“重要信访个案交办、限期解决制度”、“人大代表持证视察监督个案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实行,信访工作实现了由单纯的接待来访、处理来信向归纳、综合、分析信访信息的转变;实现了由被动接访向主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转变;实现了由一般性转办交办案件向更好地为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的转变。
为了增大信访工作的合力,贵阳市人大于2003年4月推出“人大信访法律咨询日制度”,从市级公、检、法、司队伍中聘请100余名具有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作为市人大信访法律咨询员,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及时查找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4年8月,又将信访接待制度整合为“人大信访法律咨询日——联合接待”制度。每周三,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工作人员、法律咨询员和常委会任命干部联合接待群众来访。这种模式,使信访接待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信访工作的权威性和针对性。由于信访接待人员构成十分丰富,是多机构多部门的参与,因此这样的联合接待有利于各部门各机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工作中自觉改进,从源头上解决了矛盾,也使群众上访率降低。
联合接待制度这一独具特色的接待模式,使信访不仅仅是信访人员的事,并从名称到内容、从程序到实体突破了传统的信访工作格局,形成了人大与“一府两院”融为一体的“大信访”格局。
(三) 信访工作方式的创新
“贵阳模式”旨在通过了解民情、集中民智,以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信访工作方式直接关系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这项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效率。
对待来访的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应该平等地交流,耐心地倾听、认真地办事。为了推进人大信访工作的创新,市人大常委会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一是建立重要信访个案交办制度。即每次人代会期间,分析、归纳大量的信访诉求。根据初查情况,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或久拖不决的案件,召开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重要信访个案交办会,对办理部门实行限期办理,解决了积压多年的疑难信访问题。二是实行信访约见。即对重大、疑难的信访案件,一方面约见当事人,深入了解情况,另一方面约见办理部门,当面交办,督促解决。通过多方“会诊”以案说法,进一步理清了法律关系和办理思路,督促解决问题,说服上访人息诉息访。三是实行“两笺制”。所谓“两笺”,是指“分级负责转办笺”和“归口办理转办笺”。对越级上访的来访者,告知其到所属辖区如实反映,并发给《分级负责转办笺》,要求下级人大在回执单上签署处理意见,交上访人带回。对逐级上访的来访者,属于市级职能部门管理的问题,在《归口办理转办笺》上明确期限,限期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作出答复。对越级上访的重访者,要求其出示所属区、县人大或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在分级办理的基础上,人大信访工作部门同有关专委会、下级人大联合办理信访事项,从而把许多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实行网上接访。2003年12月,市人大信息网正式开通,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均可上网传递。信访部门负责对所提建议和意见分类并转达有关部门,并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结果或办理的进展情况。
三、“贵阳模式”的源泉
近年来,基层人大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而市人大信访工作的“贵阳模式”与“公开征集执法检查建议”、“开门立法”、“公民旁听”等创新性工作,共同凝结成一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纽带,构筑起一座拓宽联系渠道化解矛盾的桥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从来就不忽视来自民间的声音,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从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到为民说真话、替民办实事。
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中,贵阳市人大“述职评议不评功摆好,限期整改”、“面向市民立法听证”、“公开征集执法检查项目”、“代表持证视察”、“联合接待群众来访”等一系列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增强监督实效的制度和措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首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还在墨西哥城由联合国举办的第五届“政府创新全球论坛”上推介做法与经验,几度引发热烈的讨论。
如果以最近几年人大信访工作为背景,来探寻市人大工作创新的原动力,那么,“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该是贵阳市人大工作的价值取向,是各项工作创新的源泉。最近,市人大又率先进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广泛收集民意,令贵阳人民难忘。可以说,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内化为几届人大的重要精神品格,这种品格还将一届一届继续传承。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