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代表工作 发挥代表作用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发挥得如何,与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紧密相关。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以来,特别是第三届人大换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代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

    一、完善代表工作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代表工作机制

    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何有效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是代表工作中一度存在的现实问题,“代表代表,会完就了”也成了一个经常性话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促进代表工作制度化,创设和完善了充满活力的代表工作“五大机制”。

    (一)完善多层次学习培训机制,加强代表能力建设

    根据代表构成特点,从履职培训入手及早狠抓代表能力建设。一是代表刚刚选出后,随即对41个选举单位的代表组长等骨干进行培训;二是将新一届代表任职的第一年2008年确定为“市人大代表学习年”,对600多名新代表进行初任培训;三是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轮训,2009年举办了一期“如何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和执法检查”培训班、两期重庆市实施监督法办法培训班。通过多层次的培训,代表们普遍感到收获大、启发深。大家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到人大代表也能够大有作为,纠正了“到人大工作是退居二线”、“人大代表是一种政治待遇或荣誉称号”的想法。

    (二)开展主题代表活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对代表活动的管理,强化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计划性和时效性。首先,每年人代会结束后即发出指导性文件对全年的市人大代表活动做出安排,规定选举单位每个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代表活动,并确定各季度活动的主题。其次,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主题代表活动。一方面,各选举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主题代表活动。如2008年先后围绕全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深入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支持发展、促进开放”为主题开展了两个“三个一”代表活动(即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会,进行一次专题视察或调研,提出一件建议);2009年开展“贯彻3号文件、建设五大重庆”为主题的代表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各地提出了一系列关系本地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仅2008年就提出400余件,全部交由市级部门办理答复,加快推进了一些关系发展的“急、难”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的安排,由市人大直接组织活动。2009年,开展了 “重钢集团环保搬迁”、“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西部物流园建设”和“平安重庆建设”三次主题视察活动,为常委会会议审议相关议题做好准备。

    (三)建立代表工作激励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探索全面提高代表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方式,市人大常委会创设了“创先争优”活动。2008年,主任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代表活动先进单位表彰办法》和《重庆市人大代表优秀建议、批评和意见表彰办法》,对市人大代表工作先进单位和代表优秀建议进行表彰。这两项表彰是代表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是代表工作引入激励机制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市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各选举单位做好市人大代表工作的积极性。从2008年首次开展的情况来看,“ 创先争优”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33个申报单位中,评选了17个单位为“2008年度市人大代表工作先进单位”,2000件建议中,79件建议为“2008年度优秀市人大代表建议”。

    (四)强化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加强代表与原选举单位的密切联系

    2008年,主任会议制定了《重庆市人大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行市人大代表向选举单位述职制度。沙坪坝区、万州区、南岸区、渝中区等规定一届内所有代表都要述职一次。通过述职活动,代表接受选举单位的监督,代表的履职更加公开和透明,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健全代表活动保障机制,提高对代表履职服务的质量

    新一届代表选出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下发了《关于依法为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保障的通知》,对执行代表职务的时间、物质、经费保障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保障代表的知情权,为代表提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材料和信息,订阅《中国人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公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公民报》等刊物。每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6-8名市人大代表列席。按照代表活动经费根据财政收入每届逐步提高的原则,从2008年起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每人每年1500元增至3000元。加强代表联络、服务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和经费保障,全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全部设立了市人大代表联络科,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联络科下拨了工作补助经费。

    二、创新代表履职平台,拓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民主渠道

    各级人大代表是各该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通过哪些渠道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权力,通过哪些方式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对代表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新时期代表工作的特点,不断创新履职平台,为代表充分发挥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建“人大代表之家”,开启倾听群众心声之窗

    市人大常委会把建“人大代表之家”列入常委会2009年的工作重点。2009年上半年,召开了建“人大代表之家”现场观摩座谈会,全面启动全市各级人大的建“家”工作。在观摩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陈光国指出,“人大代表之家”创新了代表履职平台,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桥梁和纽带,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丰富代表活动的积极探索。

    “人大代表之家”按照“五有”标准进行建设:有场地,因地制宜,利用已有场地建“家”;有标识,统一制作“人大代表之家”标牌;有设施,配备电脑、电视及法律书籍、业务资料和活动器材;有制度,制定代表之家工作职责、代表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联系选民制度、代表述职制度等;有工作经费。“人大代表之家”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方式;建立“两册两表”(即代表名册、代表活动记录册、代表接待选民登记表、代表接待选民时间安排表)。辖区内包括全国、市、区()、乡镇人大代表在内的“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形成联系网络体系。在“人大代表之家”建代表信息栏,公开代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人大代表之家”是创新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宏观上看,“人大代表之家”是宣传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好阵地,又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市大局的一个现实载体;从微观方面来看,“人大代表之家”也是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代表活动内容,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组织形式,搭建代表活动的新平台。通过“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接待选民等活动,使其成为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做到了代表学习在“家”中、知情在“家”中、议政在“家”中。特别是在当前维稳工作中,“人大代表之家”在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拓宽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畅通“民意表达管道”

    为进一步拓宽市人大代表体察民生的渠道,深度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与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了“阳光重庆——人大代表面对面”节目。每期节目确定一个热点话题,邀请23名代表轮流接听群众热线电话,直接与群众交流对话,解答问题。已先后播出了“医疗改革”、“教育话题”、“畅通重庆”和“食品卫生安全”栏目。节目中提出的问题,交由有关部门处理并答复群众和代表。各部门办理答复“阳光重庆”节目交办的问题或建议的情况纳入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范畴。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增进了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了解,拓宽了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

    为了切实畅通民意“管道”,全面真实地了解市人大代表对全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20091月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委、 市人大、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首次代表座谈会,市领导和来自各方面的100名基层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原汁原味”地听取了他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34名代表作了现场发言,提出了76条建议。会后,由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牵头,将这些建议分别交由30多个市级部门,按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程序办理答复代表。

    (三)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

    市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为了充分利用代表的专业优势,提高代表活动质量,提升代表管理国家事务的水平,组建了法制工作、财政经济工作、农业与农村工作、教育工作等12个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12个代表专业小组分别由市人大7个专委会牵头组织活动,每组人数为1127人,共有202名市人大代表参加了专业小组。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专才”,如教育代表小组围绕“民办教育”、“教育法规清理”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科技代表小组结合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开展了“科技投入”立法调研,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起草地方性法规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

    三、完善跨年度建议办理,办理工作重心从重答复转向重落实

    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也是人大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按照多年的惯例,当年提出的代表建议当年办理并答复,也就画上了句号。然而,一些建议由于受当时政策和条件的限制,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当年无法解决落实,需要长期关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健全办理工作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跨年度建议追踪办理制度,从2009年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将适时听取上一年度还没有落实解决的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实行追踪督办。

    20095月,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并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代表建议跨年度追踪续办情况的报告》。从首次实行这一制度的效果来看,被列入追踪续办计划的建议,80%的建议已经得到落实。如在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部分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系列建议被列入了跨年度追踪续办计划。经过近半年时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追踪督办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建议得到了落实解决。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对市人大代表建议跨年度追踪续办,是一次创新和尝试,体现了代表建议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使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落到了实处,做到了不留“空白”,提高了办结率,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跨年度建议办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政府改进工作、执政为民,强化人大代表对政府的监督实效,使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落到实处。

来源: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文集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